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九江武寧縣:生態清潔小流域“治”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2021年11月30日16:0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天高氣朗,遠山含黛。初冬的長水,茂林修竹,溪澗奔騰,田野涌金,屋舍儼然,好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世外桃源!“家園美了,生態好了,不僅住得安心,還可以在家接待游客了!”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五組村民李書生樂呵呵地說。

長水村是典型的深山村,兩邊高山聳立,山下一條名叫長水的溪流貫穿全村,滋養著長水的百姓與農田。長水雖美,每年春夏之交的水患卻成為長水百姓的心頭之患,對於這一點,李書生深有體會:“以前每年下大雨,我家的房子都會被洪水浸泡,大片的田地被沖毀。”

李書生的經歷,長水很多村民都感同身受,而這一“河暢、水清、村美、民富”的美景呈現,得益於長水生態清潔流域治理工程。

整合資金,統籌使用

為解決長水村水土流失,生態損壞,水患嚴重的問題,2018年,武寧縣以實現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改善環境為目標,啟動了長水生態清潔流域治理工程。

長水村區域面積84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1380畝,山林面積12.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3.7%,是一個典型的林區村。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618戶2269人,因林權改革而聞名。

如何利用好長水良好的生態,充分發揮小流域治理的作用,讓長水生態持續向好,從而造福長水村民?這是擺在武寧人民面前的問題。

經過反復論証,反復研討,武寧縣最后確定整合多方資源,全方面治理的方針。

在長水小流域治理中,武寧縣依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縣裡多方整合資金,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計其功、統籌使用”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大水保的觀念,採取水利、農業、旅游、交通等部門聯動方式,積極統籌小流域治理、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農村公路等項目資金向項目區傾斜,自2017年以來,共整合資金近8000萬元,充分保障了對標打造全國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樣板的資金需求,成效明顯。

長水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於2019年4月完工。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裡,實施了河道生態護岸、植物緩沖帶、生態浮島、攔沙堰、生態經果林、濱河游步道、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回收站等工程,累計完成投資406.69萬元,獲得顯著成效。

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公路建設等,新修了鄉村旅游公路,新建了閱溪谷、紅豆杉廣場、悅山居、泉水婆婆廣場、令劍峽等景點。

長水河河道曲折,放眼望去,香樟、杜鵑、紅葉石楠、紫薇等綠植裝點著河岸,樹樹芳華,賞心悅目。沿河步道安裝了造型新穎的路燈和風鈴,並將觀景木平台、親水走廊、生態休閑景觀帶、沿溪景點連成一體,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還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和眾多外地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如今的長水人,憑借村裡良好的生態,怡人的環境,在家門迎接八方來客。今年1至10月,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全村近半數人口從事旅游及相關產業,農戶及村有經濟增收400余萬元。

多措並舉,合理治理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長水的水保工程經果林基地的金果梨、紅心獼猴桃相繼成熟。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黨支部書記肖光成掩飾不住的喜悅:“今年是初次挂果,到了明年,光經果林這一項,村有經濟至少增加10萬元以上。”

經果林的種植是長水小流域治理的項目之一,為了更好地涵養水土,發展經濟,助農增收,2018年,由水利部門爭取項目資金400余萬元,在長水坡度25°以內的荒地上種植經果林,以坡地果業復合開發控制水土流失為目標,選擇適應性強、市場潛力較大,符合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果木林樹種,選擇2年生金果梨、紅心獼猴桃。並因需布設,科學合理配置排水溝、沉沙池等小型蓄排工程建設,同時合理配置生產道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資源,極大提高了經果林的土地生產能力。

同時,在生態修復區內選擇植被生長狀況較好的區域進行封禁,減少人類對林地的干擾和破壞,從而使種群不斷繁衍擴大﹔在生態治理區營造水源保護林,護岸護坡,並進行污水處理﹔在生態保護區進行河濱帶治理、濕地恢復和溝道清潔治理。

通過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立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到95.2%,治理措施保存率95%,水土保持率達98.99%,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全部得到治理。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農業抗旱能力增強,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除了獼猴桃、金果梨為主的綠色經濟產業,鼓勵村民發展以瓜果蔬菜、苗木花卉、中藥材、蜂蜜、食用菌、板筍、高山有機茶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產業,推動經濟發展,由政府資金建設好,建后產業移交給村組管護、受益。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農民戶均增收6萬元以上,年度總收入達3000萬元,實現長水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提升生態的“含綠量”與“含金量”。

人人參與,長效管護

改造完成,如何讓流域治理長治久清?如何用機制確保污染源頭不死灰復燃?

長水的做法是,從日常監管、水質定期檢查、河道執法巡查以及群眾投訴核實等各個方面入手,強化監督管理河道水系。河長辦牽頭,村生態護員、村民小組、村兩委密切配合,建立權責明確、措施到位、監管有效的污染源后續監管長效機制,防止污染源回潮,鞏固整治成果。同時,把保護生態,保護水源寫入村規民約,形成人人都是生態管護員,人人參與長水的生態管護的局面。

小流域工程建后運行管理過程中,鼓勵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參與,確保項目建后管護保障。長水小流域由村鎮聯合組建了武寧長墅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生態旅游開發運營,公司成立至今日常運營及建后管護投資已達300余萬元﹔解決了小流域工程后期運行管理中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的問題,還能給當地政府和群眾帶來一個創收新途徑。

每天一大早,長水村生態管護員盧世焱都會打開手機,看一看他管轄的河段有沒有垃圾、污水等,以便及時處理解決。2019以來,長水村以“河長、林長”為支點、“多員合一”生態管護機制為脈絡,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創設農村人居環境信息平台,將生態管護、村容村貌、“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分類、智能巡邏、VR旅游等納入“一碼通辦”,實行智能管理,提升綠色機制的“含新量”。生態管護員除了日常的巡查外,可以通過手機,查看環境情況,方便了管理。

“尊重自然,保護生態”是長水村盧氏家族的家訓裡的一句話,盧氏家族自宋代就居住在長水村,上世紀因過度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嘗到破壞生態惡果的盧氏家族把保護生態寫進家訓。與盧氏家訓一樣,張氏、余氏、肖氏等家族都把保護生態環境寫進家訓。村民盧育明說:“我們就是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要愛護我們的長水的山和水。”

溪畔,芳草萋萋,鮮花含笑,沿溪而建的休閑步道,閑暇時節,游客漫步其間,不勝暢意﹔溪中,溪水清澈,魚兒穿梭淺出﹔溪面上,白鷺飛回,往來翱翔。

生態長水,生機盎然。(余慧琳 劉再榮)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