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居安,心亦安

——探訪鷹潭建市以來最大水利樞紐移民安置工程

2022年01月10日07:1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文坊鎮,地處貴溪東南端、贛閩交界處。這個隸屬貴溪市的小鎮原本不太引人注意,如今卻吸引了120萬鷹潭人民的目光,原因在於這裡落戶了一個與鷹潭及貴溪城區百姓息息相關的重大民生工程——鷹潭市花橋水利樞紐工程。

鷹潭市花橋水利樞紐工程被列入全國“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是省轄鷹潭市建市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和民生工程。工程總投資48億元,以供水和灌溉為主,結合防洪,兼顧發電等綜合效益。水庫淹沒區總面積7.34平方公裡,淹沒房屋46.3萬平方米、土地1.3萬畝,涉及貴溪兩個鄉鎮村民1669戶、6400人。在這項重大水利樞紐工程中,移民安置不僅關乎整個項目的進展是否順利、能否按期供水,而且關乎庫區移民的當下幸福以及長遠發展。

為了讓花橋庫區1669戶移民遷得出、安得下、過得好,鷹潭、貴溪以及相關鄉鎮三級黨委、政府精心布局、科學規劃,走出了一條具有鷹潭特色的庫區移民發展新路徑。隆冬時節,記者來到文坊,採訪庫區移民的遷徙故事。

心懷移民所想

2021年12月16日,一股弱冷空氣給貴溪帶來了一場寒冷的冬雨,然而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指揮部卻是一派人聲鼎沸的火熱景象。從指揮部出發,朝著東南方向驅車前行,沿著山路蜿蜒盤旋約15分鐘,便到了樟坪畬族鄉黃思村。

記者在村委會遇到了村民方生根。雖然年近古稀,但是方生根的身體十分硬朗。從村委會步行到家中,他翻開老照片,述說起自己3次移民的故事。方生根的老家在浙江淳安縣。20世紀50年代,因老家建設發電站,他跟隨父母先從淳安移民到桐廬,后輾轉來到黃思村,在此扎下了根。說起這次移民,方生根黝黑的面龐露出了笑容:“這次搬遷是最省心的一次!政府組織了四五十台大巴接送我們去看安置點,提供3個安置點讓大家選擇,房子由政府統一建,蓋得像別墅一樣。”

對於庫區移民安置,貴溪移民安置領導小組常務副指揮長項國華表示,鷹潭和貴溪兩級市委、市政府將移民安置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成立貴溪市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領導小組,抽調180名干部進駐庫區,廣泛征求群眾和社會各界意見51次。

在這項浩大工程中,移民安置領導小組政策法規組組長黃愛民是一系列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的起草人之一。“以人民為中心不能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要想移民之所想。所以我們上戶調查、收集意見,推出了5種安置方式,尊重移民的自主意願。”黃愛民說,貴溪市委、市政府出台安置方案前做了大量調研,反復征求意見,本著“居有所安”因戶施策原則,推出“一戶一宅”安置、“一戶一套”安置、外遷有土安置、貨幣補償安置及城區商品房安置等5種安置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有3個安置點供移民選擇,有的安置點在庫區附近,有的安置點在中心城區近郊。安置房屋也不是交給移民自建,而是政府經過招標,由中國安能二局負責建設,既能保証施工質量,也能保証工期,交鑰匙后裝修就能居住。多樣化的安置方式得到了廣大移民的點贊。

服務貼心暖心

正是由於移民政策好,干部服務暖民心,庫區1669戶移民舍小家、顧大家,甘為民生工程做奉獻。2020年4月正式啟動房屋征收簽約的第一天,庫區移民爭相簽約,當天就完成簽約40%。

在庫區移民中,童瑞春擁有多個“第一”,是第一批拿到鑰匙、第一批住進新房的移民,還是安置點的第一批商戶。說到移民安置,他情不自禁夸贊了起來:“政府給我們統一修建房子,免得大家操心,征遷干部服務好,所以鄉親們都很配合。”

在吊橋村,征遷組組長周光南暖心的服務讓庫區移民倍感溫暖。2020年5月,整個庫區還剩最后一戶移民李祖任家未簽約。由於李祖任在浙江務工,周光南連夜趕往浙江,幾經周折找到他們夫婦,將其接回吊橋家中,耐心講解政策,讓他們一家打消顧慮,愉快地簽了約。李祖任說:“是征遷干部的耐心和奉獻精神打動了我們,讓我全家感到溫暖,謝謝他們!”

心貼心的移民安置服務,讓工程創下了30天完成1669戶移民搬遷簽約的佳話。“我們最初以為可能會出現零星的上訪,但直到現在不僅‘零上訪’,還收到很多錦旗。每一面錦旗后面都有一個干群同心的搬遷故事。”貴溪市移民安置領導小組副指揮長、文坊鎮黨委書記徐建永說。

居安更要心安

2021年11月,中國安能二局鷹潭花橋移民安置房項目部將建好的435套安置房移交貴溪市移民安置領導小組,標志著文坊、太源兩個安置點共計1388套安置房交付任務全部完成。

文坊移民安置點是此次移民工程最大的一個安置點,位於文坊鎮南側,臨近羅塘河,涉及移民1377戶,安置人員5462人。走進文坊移民安置點,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個寬闊的塑膠操場,操場左邊是幼兒園,右邊是可以容納數百人的小學教學樓,后方矗立著一棟棟白色傳統民居。遠處山巒起伏竹林疊翠,羅塘河玉帶般汩汩流淌,形成一幅和美寧靜的田園景象。

“我們不僅要把安置房修建好,還要高標准做好相關配套工程,特別是要解決好教育和就業問題,這樣才能讓移民安居並安心。”貴溪市委書記毛建華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

記者了解到,貴溪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推進移民安置點公共配套服務設施項目建設,配齊學校、醫院、農貿市場以及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各安置點均建設了學校。“文坊安置點修建了兩所學校,能招收學生八九百人,2022年春季新學校就可以開學了。”徐建永說。

安居關乎眼下的幸福,就業關乎長遠的發展。鷹潭、貴溪兩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移民的就業,在安置區配套建設產業園,包括文坊和塘灣兩個片區。2021年3月,貴溪市成立竹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指派貴溪國控農投公司對移民安置點進行產業規劃和招商引資。

採訪中,貴溪國控農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產業園已簽約建設一個年產15萬噸的納米級超微竹粉加工廠,可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另外還引進了一個一次性餐飲具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4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600余個。竹產業園正充分利用樟坪和文坊兩地的山水優勢,將當地的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庫區移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陳 旻 記者 祝學慶)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