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

江西省文演集團何以華麗轉身?

2022年03月22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從2017年的營業收入823萬元、虧損1244萬元,到2021年營業收入5.4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615萬元,我省國有五大文藝院團(歌舞劇院、京劇團、雜技團、話劇團、木偶劇團)從2017年9月組建江西省文演集團后,實現了跳躍式發展,獲第十三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改革成果入圍“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十佳案例”,華麗轉身的秘訣何在?

打造多元文化業態深耕演藝主業

探索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新路徑是開步之選。文演集團組建后,以講好江西故事為己任,深耕演藝主業、聚焦文化產業,布局舞台藝術、演出院線、創意科技等相關多元文化業態,打造文化演藝內容生產、文化服務創新發展、文化資本投資運營“三大平台”,探索出國有文藝院團“集團化、多元化、專業化、融合化、數字化、資本化”改革新路徑,品牌效應日漸顯現。

改革不忘主業。該集團從2019年至2021年期間,分別投入627萬元、1779萬元、7776萬元用於舞台藝術創作,劇目創作數量從平均每年1.67部增加到7部,取得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話劇《支部建在連上》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雜技劇《山上那片紅杜鵑》成為我國首部女紅軍題材雜技劇﹔京劇《望紅關》入選文旅部與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

創新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的制度機制

強化創作生產能力、構建演出推廣機制、拓展劇場演出陣地,創新制度機制推動著文演集團向前的每一步。

圍繞重要時間節點、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現實題材,文演集團以項目制和制作人制為抓手,引進一流的編劇、創作一流的劇本﹔引進一流的導演、組建一流的團隊,重點劇本重點攻關、重點項目重點培育。同時,簽約創作、招標創作、跨地跨界聯手創作和聯合攻關創作多種方式齊上,不斷豐富完善5年劇目庫,激發劇目創作生產活力。

2019年11月20日,江西省演出劇場聯盟正式成立,全省30家劇場(劇院)以委托管理或聯合運營的形式與江西藝術中心進行合作,推動了省內外優秀劇目巡演,讓基層群眾不出家門就能看好戲、看大戲。

“三項制度”改革全面落地。以“合同制”打破“鐵飯碗”,著眼員工“能進能出”﹔以“競聘制”打破“鐵交椅”,著眼干部“能上能下”﹔以“績效制”打破“大鍋飯”,著眼薪酬“能高能低”。同時,文演集團推行藝銜制,設立三等十三級藝銜體系,將藝銜職務與職稱、薪酬挂鉤,構建院團藝術人才藝銜制職位評價體系。目前,已引進各類專業型緊缺人才330余名,其中國家一級導演6名、一級編劇6名、一級演員11名。

創新文化服務等多業態新模式

在創新文化服務新模式的路上,文演集團也有自己的探索。文演集團在文化場館服務、打造節慶品牌方面下大力氣。為打造文化場館服務品牌,在全國率先通過“文化場館服務”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証、環境管理體系認証、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証,成為全國唯一能夠為文化場館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定制化集成服務的運營商,為省博物館、省科技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10余個場館提供文化集成服務。制定《公共文化場館服務規范》企業標准,通過國家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對外正式公布。為打造節慶品牌,集團組建以來成功承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江西森林旅游節等40余個大型節慶活動。

研發江西省文旅生活智慧導覽系統(小鶴游平台)、開發江西文旅演藝一卡通、拓展數字新媒體項目﹔成功孵化出“鄧濤有話說”“麗穎讀書”等短視頻IP……文演集團主動拓展數字化轉型新業態,轉身之間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記者 鐘秋蘭)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