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粉店“闖關”記

59歲的南昌縣三江鎮南街村蔡木真今年的運勢就像是過山車。
老蔡以前以開貨車為生,2010年的時候單位不景氣,老蔡選擇自主擇業。因為自己從小吃牛雜粉長大,因此萌生了經營牛雜湯的想法。
創業初期,老蔡將攤位選在了農貿市場擺攤,后面因為口味好,經濟又實惠,由當初簡陋的攤位升級成現在的店面。 經營品種也發展到了現在的牛雜湯,鹵豬肚,牛肉粉(面)等20余個品種,顧客盈門,每日營業額可達1000多元,高的時候還可以超過2000元。
“相比其他店營業額不算多,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小店,也算不錯了,過日子綽綽有余。”老蔡說。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今年3月中旬,南昌疫情發生后,老蔡的生意直線下降,營業額降到了0。由於沒有顧客,食材隻能被迫倒進垃圾桶。老蔡的日子也一下子緊張起來。
老蔡的遭遇被南昌縣三江鎮的干部職工看在眼裡,開始琢磨著怎麼幫扶一把。
“老蔡的問題不是他自己的問題,是整個中小微企業,乃至個體戶遇到的共同問題,我們肯定不能袖手旁觀。”三江鎮相關負責人說。
老蔡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沒有經濟來源,房租無法按時繳納。三江鎮政府得知后第一時間介入,協調房東,按照政策規定,將繳納房租的時間延后。老蔡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受疫情防控影響沒有顧客,收入幾乎為0,三江鎮政府不定期組織機關干部上門打包,倡導機關干部家人前來購買。同時,機關食堂派出所等單位主動到老蔡的店裡定早餐,用於防疫人員值守用餐。
5月份開始,南昌疫情防控情況好轉,南昌市開始陸續恢復堂食,老蔡的“珍味”牛雜粉面店才重新找回了往日的“煙火氣”。
為個體戶“撐腰”,幫助個體戶渡過經營難關。三江鎮政府還邀請了本土和網絡知名大V,通過抖音、朋友圈、微信公共號等方式,在線上為商戶增加知名度,擴大銷售渠道。
“我感覺不是我一個人在戰斗,有政府的幫扶和大家的支持,未來發展我很有信心。”蔡木真說。
老蔡的遭遇是今年上半年南昌市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為助企業度過難關,南昌市在積極落實省28條扶持措施的同時,於4月底還出台《關於應對疫情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各縣區(開發區、灣裡管理局),市直相關部門也都相應出台政策措施,共同為市場主體排憂解難。
這些政策著重從稅費緩繳、租金減免、金融支持、消費升級、信用服務等五個方面對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個體戶進行幫扶。
其中增加了受影響市場主體給予4月份應繳納水、氣費用10%補貼的內容,且把不停水不停氣不收取欠費違約金從餐飲、住宿業擴大到了各行業的市場主體。
“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遇到的困難,精准落實政策是關鍵。下一步我們將精准施策,將優惠政策落到實處,讓中小微企業個體戶早日恢復活力。”南昌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