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防范外來物種 守護農業生態

專家建議“一種一策”精准治理 強化科普宣傳凝聚群防力量

2022年12月15日08:2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傳入定殖並對生態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物種。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在我省,外來入侵物種現狀如何?有哪些防治好經驗好做法?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尷尬現狀 

外來入侵物種肆虐蔓延

日前,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開展“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經摸底排查,德安縣發布消息,在該縣公共水域、河流、溝堰中均發現了紅耳彩龜(巴西龜),在縣城雁家湖及河東鄉河東村稻田中發現福壽螺。同時,發現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面積為3420畝)、水葫蘆、空心蓮子草等外來入侵植物。

通過進一步調查,該縣農業農村局查明了事情緣由——部分群眾將巴西龜當寵物養殖后隨意拋棄﹔某些愛心人士沒有相關知識,隨意放生外來入侵物種。而河東村的福壽螺則是水稻種植大戶在水田種植少量田藕,很可能是在引種過程中攜帶福壽螺幼體造成的。

同樣,在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之后,九江市濂溪區農業農村局接到群眾反映,萊茵美郡小區景觀湖發現有疑似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鱷雀鱔產於北美地區,為大型凶猛魚類,在水體裡沒有天敵。在一個封閉水域,一條鱷雀鱔常常可以把裡面的魚吃光,危害性極強。抽干景觀湖后,經專家鑒定,可疑生物確定為鱷雀鱔,系群眾盲目放生所致。

相比少量的鱷雀鱔,更讓濂溪區居民揪心的是,九江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的近千畝土地上肆虐蔓延著加拿大一枝黃花。這種原產北美的菊科植物,繁殖力極強,傳播速度快,生長優勢明顯,適應性廣闊,與周圍植物爭陽光搶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被稱為“生態殺手”“霸王花”。

截至目前,濂溪區已發現外來入侵植物40種,入侵水生動物8種,包括鱷雀鱔、福壽螺等﹔而在南昌,今年8月以來,南昌市各縣區全面開展外來入侵物種踏查工作,其中植物路線10條,踏查點100個﹔水生物路線9條,踏查點45個。當前,南昌縣已踏查8條植物路線,發現41種外來入侵植物,形勢異常嚴峻。

探尋本因

盲目引種缺乏防控意識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雅婷長期從事外來入侵物種研究。據她介紹,當下,外來入侵物種不僅直接影響到我省農林牧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生物多樣性也造成了巨大威脅。尤其是隨意放生的水生物會四處流竄遷徙,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鄭雅婷分析,外來物種一般通過以下3種途徑入侵,且普遍存在盲目引種問題。一是引入用於農林牧漁生產、生態環境改造與恢復和景觀美化為目的的物種,之后演變為入侵種﹔二是隨著貿易運輸和旅游等活動而傳入的物種﹔三是互聯網拉近了全球的距離,外來危險物種順著物流等途徑以新奇萌寵的身份遠渡重洋。

從法律角度,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分析,長期以來,從官方到民間,從學界到公眾,都缺乏生態意識和法律意識。例如基於農業生產、觀賞、作為伴侶動物、解決本土生態問題等原因,一些地方或部門會有意從國外引入物種,但因為早先人們對生物安全的認識不夠,缺乏對其危害程度的評估,導致一些外來物種成為外來入侵物種,並且數量多、分布廣、發展快、危害大。“像在南昌發現的豚草,它的花粉可能造成人類花粉過敏,且難以治愈。而紅火蟻叮蜇人畜,會造成灼傷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顏三忠進一步分析,此類外來入侵物種會直接威脅到群眾的生命健康。

在顏三忠看來,涉及外來物種入侵的違法行為普遍具有隱蔽性強、查處難度高等特點,再加上有關部門對交易環節的執法監督,特別是對網上交易執法不力,認識、目錄、設備、技術、協同等跟不上,也是外來入侵物種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學防控

“一種一策”精准治理

那麼,在現有的防治制度之下,該如何應對外來物種入侵?

12月13日,記者觀察到,湖口縣均橋鎮文建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飼養員抱起一捆捆加拿大一枝黃花連花帶稈投入食槽,羊兒們爭先恐后、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食物。據該養殖場負責人陳成俊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是非常好的湖羊飼料,有清涼解毒功效,生長早期富含粗蛋白,用它代替飼料,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可節省養殖成本。此花被湖羊吃后,經過消化系統分解,排出的糞便中基本不再含有種子,不用擔心間接傳播問題。陳成俊掐指算了算,養殖場現有湖羊700余隻,每天可消耗2噸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此基礎上,均橋鎮政府以補貼的方式委托陳成俊大量收購加拿大一枝黃花,通過粉碎,加入水和發酵劑、包膜厭氧發酵,將它制成青貯飼料。

對此,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稱,湖口縣創新思路“變害為寶”,不僅減少了外來物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了政府部門防控的成本,還可以為養殖戶增收,可謂一舉多得。目前,該局正在評估該試點做法、成效等並摸索相關經驗。待時機成熟后,會向全市全域范圍推廣。

“在福壽螺高發的田裡,一些地方放養青魚或者鴨子,快速把福壽螺吃掉,有效減少了福壽螺的數量。”鄭雅婷表示,採取上述“物種打敗物種”的方法,遏制外來入侵物種值得提倡。待我省此次普查結束后,可依據擴散危害風險和程度的高低,遴選一批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分類別、分物種制定防控指南,明確防控關鍵時期、重點區域和主要措施,按照“一種一策”的防控策略,精准治理,有效滅除。

顏三忠則表示,近兩年,伴隨著《生物安全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群眾隨意放生要被追責,非法引種或丟棄可能入刑”等條款深入人心,群眾的生態意識和法律意識會隨之提高。顏三忠呼吁,借此契機,有關部門應強化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科普宣傳,適時增設大中小學課程,將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凝聚群防群控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防范入侵物種的良好氛圍。(本報記者 付 強 實習生 劉希誠)

(責編:毛思遠、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