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 石城縣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速寫

贛江源鎮秋溪整編舊址前,游客一起重溫崢嶸歲月﹔石城阻擊戰紀念館裡,游客紛紛向英雄致敬……今年以來,石城縣景區游人如織,各大紅色景點成為游玩的好去處。
近年來,石城縣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充分打造紅色旅游景點景區,讓沉睡的紅色資源“活”起來,不斷推動旅游市場持續向好。
一個戰士的重生
“當時有個小戰士,半身陷入泥裡,生命垂危,直到把藏在腋下的七根火柴交給戰友后,才安然地閉上眼睛……”近日,一場精彩的燈彩小戲《七根火柴》在石城縣文化藝術中心影劇院排練,吸引不少觀眾前來觀看。
劇中的主人公是石城小戰士鄭金煜,他是中學語文教材中《七根火柴》的主人公原型。盡管文中並未提到小戰士的具體名字,石城縣黨史專家翻閱大量資料之后,才最終確定他就是石城人鄭金煜。自此,小戰士鄭金煜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為把小戰士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石城縣通過搜集大量史料,不斷豐富《七根火柴》的故事,通過燈彩小戲的舞台形式重新演繹,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宣傳推廣。
據了解,石城縣還挖掘出少年英雄溫木蘭、沉塘犧牲的胡鳳香、信念堅定的溫學有等上百個紅色故事,並通過紅色故事講解大賽、精品課程開發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紅色宣傳,大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一個小鎮的發展
走進贛江源鎮,一件件紅色文物、一段段紅色故事,把人們帶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這裡,追憶不同尋常的歷史,聆聽革命先輩的故事。
為大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內涵,該縣對贛江源鎮境內的秋溪整編、紅五軍團司令部、紅四軍軍部舊址等進行搶救性挖掘和保護,並打造了紅色講堂、紅軍食堂、紅軍橋、紅色廣場等為主的贛江源紅街,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打造獨特的小鎮文化氣質。
與此同時,石城縣緊緊抓住贛州市新型城鎮化示范鎮建設契機,集中資金和力量對贛江源鎮進行升級改造,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大類別高標准設計,建成風情水街、秋溪老街、客家文化園等一批項目,為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下堅實基礎。
一座小山的蝶變
每逢節假日或周末,游客紛紛來到石城李臘石,緬懷革命先烈。李臘石原本只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山,紅軍長征前夕,李臘石成為石城阻擊戰最后一道防線的主戰場,為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安全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李臘石也因此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
為發揚革命傳統,弘揚蘇區精神,石城縣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在李臘石新建集收藏、研究、宣傳、教育、旅游為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城阻擊戰紀念園。2022年,該縣投資2.3億元,以石城阻擊戰紀念園為主體進行擴建提升,新建紅色培訓基地、紅色商業街區、少共國際師探索園、少共國際師大禮堂等,打造佔地1600畝的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成集愛國教育、紅色研學、休閑旅游等於一體的紅色文化綜合體。(邱有平 全媒體記者 唐 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