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萍鄉市湘東區:黨建引領激活力 鄉村振興添動力

2023年03月15日17:11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萍水河是湘東的母親河。沿河而下,一河兩岸河流清澈,岸柳成行,煙雨朦朧,黛瓦白牆的小樓前后成排,一派煙雨江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近年來,萍鄉市湘東區強化“黨建”系統思維,抓黨建促鞏固擴展脫貧成果、促鄉村振興,創新推行健全一套管理體系、完善一個服務平台、實行五項基本制度的“115”黨建工作機制,打造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過硬的帶頭人隊伍、過硬的黨員隊伍,走出了一條富有湘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化繁為簡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更美麗

在湘東鎮江口村,手工竹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瓷胎竹編第五代傳承人張三石正在三石竹藝中心內手把手地為本地村民傳授傳瓷胎竹編指尖技藝。在他這裡工作的江口村民有30余名,技術較好的村民每年能增收5萬余元。

張三石是土生土長的江口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新黨員。傍著一手竹編技術,他走出了江口,又回到了江口。回到江口的原因,在張三石看來是村裡在黨建引領下的嬗變打動了他。

曾經的江口村雖然有山有水,但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依舊是實現鄉村振興路上的絆腳石。“要想讓江口嬗變,我們必須得從治理體系入手。”這是江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文群的第一想法。

江口村將原有黨小組、村民小組和網格重新組合,按照“地域相連、居住相鄰、戶數相近”的原則,建立黨組織、黨支部、黨小組三級聯動體系,實施黨小組組長、村民組組長、網格長、村民理事會會長、志願服務隊隊長“五長合一”,同時,還設立了村民自治組織,讓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的過程中來。

通過化繁為簡,村裡原先的4個黨小組和10個村民小組變成了5個大組。責任更加明晰了、職責更加清晰了,大家干事熱情也就更高了。村裡還採取夜談、夜訪、夜學的模式把黨小組會開成“屋場貼心會”。通過黨小組會的博取眾智、集思廣益,村裡的發展也有了朝著鄉村旅游發展的明確方向。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江口如願走上了“農旅藝”結合發展的道路。

“零799”的藝術區吸引眾多藝術家入駐,鸕鹚煙雨的“詩和遠方”引得游客紛至沓來,百合油菜花基地和農家樂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黨建引領下,披上濃郁藝術氣息外衣的江口村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走上了鄉村振興快車道。昔日的“空殼村”,如今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實現了華麗轉身。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越來越多類似張三石的鄉賢也回到了村裡創業興業,讓江口村在致富路上更具煙火氣。

數字賦能的黨建服務平台讓農民更幸福

“農保如何交?”“家門口垃圾桶需要換新”“假肢壞了,麻煩向殘聯申請更換”……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荷堯鎮的“湘鄰一家親”基層治理的黨建服務平台的大屏幕上,鎮內村民需要辦理的業務和辦理進展完結情況均可一覽無余。

近年來,荷堯鎮通過給黨建服務平台數字化賦能,打造了“湘鄰一家”基層治理平台,通過信息化手段,從群眾所需所盼入手,廣泛收集群眾訴求,推動黨建服務從“端菜”向“點菜”轉變。

“現在大家都用上智能手機了,線上的點菜式服務讓我們更多的針對性問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問題得到解決的荷堯村羅家塘組村民林某反應的問題在線上平台及時得到反饋並解決后后,對鎮裡的黨建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去年9月,林某家門口的道路上被村民晒上了稻谷,出行十分不便。通過掃描“湘鄰一家親”信息平台二維碼反應后,黨員中心戶收到信息后轉交網格長,網格長收到信息后立即前往現場,找到晒谷人,最終通過網格長老周耐心細致地給做工作,晒谷人同意並和老周一起將堵路石頭搬走,清理干淨了路面,大家出門也方便了,看著也舒心。問題解決后,老周將現場處理情況拍下來通過“湘鄰一家親”微信小程序將處理結果反饋給問題反映人林某,林某看到處理結果后,表示非常滿意,同時給老周提交了滿意評價。

“湘鄰一家”平台建立了問題“反映—處理—督辦—反饋”的閉環工作機制,通過“湘鄰一家親”微信小程序反映問題,“三長”及時處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聯動,建立了問題“反映—處理—督辦—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真正讓村民從“旁觀者”變成“當家人”,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實在在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細規范的鄉村管理制度讓農業更興旺

“我們村產業興旺、村庄美麗、群眾富裕,村民人心思進、人心思富。村裡變化這麼大,關鍵是選對了帶頭人。”湘東鎮黃堂村村民劉杰對村裡的書記贊不絕口。

得到群眾認可的這位帶頭人,是黃堂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文仲。今年48歲的李文仲,是土生土長的黃堂村人。商人出生的他在建筑、園林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回到村裡任職后,通過規范制度,完善管理體系,成為他帶領村子走上鄉村振興道路的關鍵一招。

從前的黃堂村,村上基礎設施滯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發展是大家從來沒想過的問題。2021年,剛走馬上任的李文仲上任為盡快破冰,通過推出村民議事制度、村組民約制度、定崗聯戶制度、志願服務制度、定期評比制度,實現村級“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目標,全村“黨建+”加出了新氣象,黨員們埋頭苦干,綜治體從無怨言,志願者帶起鄉風文明。

管理制度完善了,大家對村裡的發展也有了更大希望,把眼光放在了產業上。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黃堂村堅持“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黃堂生鮮超市,化零為整代銷全村農副產品,年成交額突破百萬﹔引進“世紀紅”桔子園,採取合作社包銷模式穩步拓寬銷售市場﹔創新推出“一米菜園”,鼓勵市民以年租認領土地自種,專供有機蔬菜﹔圍繞生態旅游觀光村的目標定位,打造以“鄉村旅游—夜宵經濟—雜基魚塘—溶洞研學”為主的產業鏈條,即在“一河兩岸三灣”周邊打造野餐基地,食材全部來自本地生鮮超市,並以雜基魚塘(基面種植玉米,池塘養殖鯽魚,前者供給后者飼料,后者糞便肥基的良性循生態環發展模式)吸引中小學生研學參觀。

產業興旺起來了,如今,走在黃堂村的田間地頭,村民生產生活井然有序,處處干淨整潔,文明新氣象扑面而來。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