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田間地頭收獲成長 萍鄉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掃描

2023年03月17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三月春意濃,春耕春種忙。新學期開學伊始,萍鄉市中小學校園的勞動實踐基地裡,青翠水靈的蔬菜在風中微笑,一群群學生忙著翻地、施肥、澆水,絲毫不顧臉蛋上的泥土。近年來,萍鄉市中小學校開展各具特色的勞動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田間,親身體驗農事勞作,感受收獲的快樂。

  田間地頭 也是課堂

  “洞口挖大點,小心放入辣椒苗,不能把它的根系弄斷。”“白菜要從根部澆水,效果會更好。”……在湘東區排上鎮紅星小學的勞動實踐基地,農技指導老師耐心地指導同學們種植蔬菜。培土、栽種、施肥、澆水,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勞作,一塊菜地已有模有樣了。

  “作為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這塊5.4畝的菜地已經開墾3年了,被劃分成76小塊責任田,每名學生負責一塊,插著的標牌上寫著學生的姓名和蔬菜名稱。”紅星小學校長楊觀奇介紹,基地現種有辣椒、大蒜、白菜等10余種蔬菜。一方面通過種植和觀察蔬菜生長特性,提高學生的勞動知識水平,另一方面蔬菜成熟后由學校食堂統一回收,回收的費用給學生購買學習用品,從而更好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

  紅星小學把勞動課搬到田間地頭,正是萍鄉市開展勞動教育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的成效之一。“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勞動艱辛、感悟‘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萍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萍鄉市中小學校已有200余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其中省級勞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2個、市級勞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45個、縣級勞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180個。

  自編教材 完善體系

  記者採訪時,看見楊觀奇的辦公桌上有幾本《農耕文化之蔬菜種植》書籍。書籍採用“文字+圖片+釋義”形式,詳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期間可以種植的季節蔬菜。

  “這是由學校老師自主編制的勞動課教材,經過3次精心改編,內容已逐步完善。”楊觀奇頗為自豪地說,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內容,對不同季節種植的蔬菜習性都有所了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勞動知識的學習興趣。

  “2009年,學校打造了勞動實踐教育基地。”蘆溪縣銀河鎮中心學校校長何海清介紹,該校佔地6畝的基地被劃分為植物園和蔬菜基地兩大塊。以此為基礎,學校編寫了一套《綜合實踐》教材,供學生上勞動實踐課使用。

  萍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市各中小學校都建立了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有效避免了勞動教育碎片化、偏離育人目標的弊端,有利於總體把握學校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優化學校課程設置,更好地引導孩子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校內校外 協同育人

  “為豐富勞動實踐課的形式,我們與家長溝通,協同布置一些家務作業定期在班級群裡打卡。”紅星小學帶班老師陳璇說,學校每個學期根據學生的勞動綜合表現評選“勞動之星”,通過頒發獎狀和獎牌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

  “我們可以在勞動實踐中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還能夠培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連續兩年獲得“勞動之星”獎牌的五年級學生饒亞珊說。

  萍鄉市充分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力量,拓寬勞動教育途徑,開展系列勞動活動,培養一批“勞動小達人”,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濃厚氛圍。

  除了校園內的勞動實踐活動,萍鄉市各中小學校還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將戶外教學和理論教學內外結合,形成“雙驅動”。蘆溪縣宣風鎮中心學校充分利用當地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優勢,與企業深度合作,帶領學生到示范區開展種植、採摘,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等﹔蘆溪縣銀河鎮紫溪小學依托紫溪村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基地進行學工學農實踐﹔上栗縣赤山鎮中心小學租借10.5畝金絲皇菊種植區與花草種植區開展勞動教育。

  “各中小學校都成立了勞動實踐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將勞動實踐課有效納入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萍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教育部門科學引導各學校從課程建設、資源配備、人力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發力,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協同,構建勞動實踐教育長效機制。(全媒體記者 鐘進文 實習生 尹雯希)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