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田雙收 江西稻蝦共作“錢”景看好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3年05月03日08:34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江西各地紛紛發展“稻蝦共作”產業,實現了“一田雙收、生態環保”的雙贏局面。小龍蝦以養蝦環溝水草和稻田雜草為食,其糞便肥田﹔稻谷收割后,秸稈還田又成了小龍蝦優質餌料。一些地方還依托小龍蝦走垂釣、觀光、體驗發展之路,推進農旅融合,實現“一蝦多吃”,讓小龍蝦成為促進強村富民、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近日,蝦農正在永修縣立新鄉江西潤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稻蝦養殖基地起獲小龍蝦。宋建明 攝

小龍蝦撐起富民大產業

“五一”假期期間,驅車走進永修縣三角鄉,途經昌九快速路,隻見道路兩旁的萬畝稻蝦共作基地內,田成方、渠相連、路成網,工人正在忙碌著補充蝦苗,現場一片繁忙。

“基地內的小龍蝦已經上市,最近各地需求量很大,現在最大的煩惱是沒有貨,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江西蝦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鑫對記者表示。

去年,在江西蝦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帶動下,三角鄉稻蝦養殖面積達2.2萬畝,今年,該鄉稻蝦養殖面積突破了4.2萬畝,三角鄉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小龍蝦養殖大鄉。

稻蝦產業的發展,讓適宜小龍蝦養殖的稻田成了“稀缺資源”,土地流轉費用也水漲船高。

三角鄉黨委書記涂雲竹給記者算了筆賬: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田租由曾經400多元/畝,水漲船高到700元/畝,通過稻蝦共作,每畝田地能增收近3000元。

“為做好稻蝦產業,三角鄉自籌資金460余萬元,幫助養殖戶解決用水、通電、通路等難題,使全鄉每一塊田都能夠達到最佳養殖條件。”涂雲竹表示。

2022年,通過大力發展稻蝦共作,三角鄉各村村集體收入均突破15萬元,最高的兩個村達到了50萬元,讓小龍蝦撐起了一個富民的大產業。 

以三角鄉為代表,為支持稻蝦養殖,永修縣專門出台了支持稻蝦產業發展方案,迅速推動稻蝦種養發展,全縣種養面積呈指數增長。

截至目前,該縣連片萬畝以上稻蝦養殖基地2個,千畝以上稻蝦養殖基地10多個,全縣稻蝦養殖總面積已經達到20萬畝,2023年,小龍蝦年產量預計可達到3萬噸以上,綜合產值達15億元。 

近日,吉水縣醪橋鎮元石村稻蝦共作基地,村民正在稻蝦田裡忙碌。謝東攝

龍蝦產業路,帶動全民富

4月29日上午,吉水縣大美吉水·清水龍蝦品鑒匯千人長桌龍蝦宴現場,人山人海,前來品嘗清水龍蝦美食的群眾絡繹不絕。龍蝦宴的背后,離不開該縣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的支撐。

“吉水縣屬於贛中地區,高溫期長,氣候和地理條件很適合小龍蝦養殖。現在小龍蝦不愁賣,隻要養出來就能賣掉。”金暉說。

金暉原來是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一名教授,教書三十多年之后,2019年,金暉從華中農業大學離職,來到吉水縣盤谷鎮萬畝稻漁產業園,投身於小龍蝦養殖。

在金暉看來,稻蝦共作除了要好天好水外,還是一門技術活。“晒田晒多久、上水的水位、什麼時候打料、打多少等等都有講究。”金暉說。

近年來,除了管理好自己的養殖基地外,金暉還毫無保留地把養殖技術傳授給周圍的人,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杜宜兵就是受益者之一。

“虧了三四年,今年終於扭虧為盈,我614畝的稻蝦共作基地,目前蝦苗和成蝦收入已達到了兩百多萬元。”近日,杜宜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樂呵呵地說。

杜宜兵是江西新余人,2019年來到吉水縣租地養蝦。“吉水的氣候很適合養殖小龍蝦,前幾年由於技術不到家,一直虧本,直到今年,得益於金暉教授的指導,才扭虧為盈。”杜宜兵說。

金暉和杜宜兵的經歷是吉水縣發展稻蝦共作產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吉水縣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推進稻蝦共作發展,打造了良種繁育、標准化稻蝦綜合種養、交易市場等全產業鏈條,引領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該縣10家稻蝦共作企業(合作社)與58個村和1615戶農戶簽訂了入股協議,同時還聘請村民到稻漁基地務工,每年增加就業收入1000萬元、村集體分紅收入125萬元、田租收入1200萬元。

吉水縣楓江鎮下符山村,養殖戶正在起籠收獲小龍蝦。謝東攝

讓農村有景看、農民有錢賺

以永修縣和吉水縣為代表,近年來,稻蝦共作在江西各地遍地開花。

彭澤縣依托豐富水資源,聚力調布局、建鏈條、育品牌,小龍蝦產業發展迅猛。全縣稻蝦共作面積突破15萬畝,榮獲“中國小龍蝦產業十強縣”“全國小龍蝦全產業鏈典型縣”。

興國縣通過稻蝦共作基地的示范帶動,在全縣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引導廣大農戶發展“稻蝦共作”種養模式,將稻蝦養殖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先手棋。

會昌縣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引進企業發展“蝦稻共作”生態種養基地,將500畝低產低窪地,變成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些地方還依托稻蝦共作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的目標,依托節慶活動,實現一、三產融合。

豐城市同田鄉將低產田進行高標准農田改造,發展以“蝦稻共作”為主的綜合種養,不僅提升了的土地的利用率,還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支撐,讓農村有景看、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目前,江西和其他省份相比,小龍蝦無論面積還是產量都比較少。從另一方面看,小龍蝦養殖還有很大的空間,稻蝦共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隻要技術普及到位,小龍蝦一定大有可為。”金暉說。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