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勇立潮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江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在全省工業增加值、制造業增加值相繼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基礎上鉚力奮戰,聚焦重點抓落實、加壓奮進勇爭先,以更大力度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贛鄱大地上,一幅幅勁風激蕩、萬馬奮蹄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奮進圖”躍然眼前。
以創新促升級
再造傳統產業新優勢
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傳統產業面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問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勢在必行。傳統產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為做強做優這根支柱,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計劃》,以八大產業為重點,著力實施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數字化、綠色制造、產能治理、質量品牌、優質企業培育和產業集群優化“八大提升行動”,全力支持“1+8”省級試點區開展先試先行,積極探索有益經驗,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2022年3月,省政府又出台了《江西省打造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實施方案》,進一步做強做優傳統產業,為加快推動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各設區市紛紛跟進,出台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相關政策,組建專門機構,安排專項資金,推動更多傳統產業轉出產業升級“新天地”。
九江市通過龍頭帶動、項目拉動、要素支撐等舉措,推動傳統產業集群發展,成功培育兩家上市企業,集中打造了石油化工、鋼鐵有色、裝備制造、紡織服裝4個千億級傳統產業集群。其中,石油化工產業以九江石化為龍頭,以大技改、大鏈條為主方向,從“單一燃料”加工優化升級為煉化一體企業,成功創建省級石化產業園。
新余市渝水區規劃建設新鋼產業園,積極推進新鋼公司開展“升改工程”,補齊短板,延伸鏈條,力促新鋼集團突破千億元大關。
貴溪市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利用3年時間實現銅加工企業技改全覆蓋,2022年銅精深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93%。
新干縣集中打造鹽化工業城,先后引進上海泰禾、興氟中藍、仰立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項目壯大產業規模,2021年成功突破百億元大關。
高安市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機器換人和技術改造,全市建筑陶瓷產業主要生產設備數控化率達85%,產業智能裝備應用數量達500余台套,較2018年增長60倍。同時,該市狠抓環保治理,建成全球最大清潔能源項目——濟民可信清潔能源,每年減少約26.3萬噸標煤消耗、約70.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南昌市青山湖區狠抓區域品牌建設,注冊全省唯一紡織類區域品牌“青山湖針紡”,並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系,成功打造了“貝谷貝谷”“大嘴猴”“拓路者”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
贛州市南康區積極推動數字化場景應用,成功打造國內首個“家居元宇宙”數字化展銷平台,構建VR/AR全景體驗模式,塑造南康家具IP虛擬形象。
…………
全省上下緊緊圍繞打造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大力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服務型制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提升,再造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2022年,有色、石化、鋼鐵、建材、紡織、食品、家具、船舶八大重點產業規上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3720.4億元,較2017年增長11.9%,年均增長2.3%﹔實現利潤總額1630.2億元,較2017年增長9.8%,年均增長1.9%。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3家、全國“質量標杆”8個﹔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46家。全省累計調度推進4000個以上技改項目建設,安排財政資金2.68億元支持188個技術改造項目﹔累計上雲企業數突破25萬家,培育“兩化”融合示范企業677家,培育“兩化”融合示范園區42個﹔推動制造裝備實現智能化管控55647台(套),建設數字化車間(工廠)1727個﹔共創建省級綠色園區46個、綠色工廠215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園區13個、居全國第3位,綠色工廠82家、居全國第12位。
以“龍頭”引活水
培育產業集群新勢能
壯大產業集群,是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是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我省聚焦有色金屬、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實施《江西省“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全省工業戰線不折不扣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2個萬億級、6個五千億級、N個千億級產業”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產業集群提能升級、產業結構大幅優化、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不斷壯大重點集群產業規模,深入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打造了一批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全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截至2022年底,全省培育省級(培育、特色)產業集群1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20個、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16個。省級(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佔全省開發區的80%以上﹔南康家具、南昌高新區光電及通信、貴溪銅及銅加工、樟樹醫藥、上饒經開區光伏等5個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已超千億元。
有機硅作為優勢主導產業,省委、省政府將其列為“十四五”千億元目標產業。江西藍星星火有機硅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也是永修縣打造有機硅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在形成單體規模優勢的同時,該公司堅持自主研發,向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延伸,成為我國有機硅行業為數不多具備上下游聯產的企業,有機硅單體年產能達52萬噸,為亞洲最大,密封膠、低粘乳液等6個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工業陶瓷產業是萍鄉市湘東區的首位產業,當地持續強化技術創新和生產智能化水平提升,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加強產學研協同聯動,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效應也不斷釋放。截至2022年底,湘東區工業陶瓷產業擁有各項專利100多項,獲評國家工業陶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工業陶瓷),工業陶瓷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1至4月,該區陶瓷制品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20%左右。
近三年來,贛州市實施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重大項目30余個,總投資超500億元,推動中科三環(贛州)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並引導和支持全市30余個稀土企業實施技改轉型升級。2022年,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贛州市繼續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各園區落地大項目、建設好平台。年產5000噸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建設項目的贛州富爾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今年6月廠房實現全面封頂,滿產達產后營收可達10億元。
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升級行動計劃,積極創建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探索構建綜合型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模式……我省正在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打造一批優良要素集成、優勢項目集中、優質企業集聚、先進產業集群的試驗區,形成一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型經驗,打造一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重塑“江西制造”輝煌。
以數字賦百業
提升產業發展新質效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我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逐步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全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了工信領域“1+X”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政策體系,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兩個江西分中心”落地建設。全省新開通5G基站2.9萬多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14個﹔出台開發區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累計培育省級大數據示范企業90家,有16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進入國家名單、數量居全國第4位,一批數字經濟典型案例獲工信部推廣,江銅貴溪成為全國“數字領航企業”。
今年3月,我省最新公布了首批49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應用領域涵蓋10個行業。其中,有色金屬產業7個、電子信息產業10個、制造裝備業11個、石化產業5個、建材產業4個、紡織產業2個、中醫藥產業2個、節能環保產業3個、新能源產業2個、輕工業3個。3月13日,由省工信廳主辦的首場江西省數字專員和培訓講師專題培訓在南昌舉辦,標志著全省數字化轉型“十百千萬”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工程正式啟動﹔4月21日,全省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普查推進會召開,以夯實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普查工作為基礎,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培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轉型標杆工廠﹔建設5G全連接工廠﹔試點“產業大腦”建設,創建數字化轉型示范區﹔開展數字化轉型“十百千萬”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工程,助力全省開展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普查,扎實推動江西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范圍更廣、程度更深、水平更高……我省制造業企業乘著政策的東風,穩步推進智能化升級、信息化改造與數字化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