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千年瓷都”煥發勃勃生機(追夢·傳承)

本報記者 周 歡
2023年12月02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泥土中脫胎,在窯火中淬煉,濃縮著中華文明古與今的江西省景德鎮,曾見証萬裡瓷路的輝煌。千年瓷都“因瓷而生、因瓷而興”,火與泥的交融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成就了一個城市千年的奇跡。

  近年來,御窯廠、陶溪川、陶陽裡等一批遺產保護與活化項目逐漸建成,遺產活化深刻影響了景德鎮的社會生活,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來到這裡。由於年輕人的加入,從事傳統手工業的創業方式成為景德鎮的城市風尚,延續千年的古老產業在此煥發勃勃生機。

  ——編 者

  天高雲闊,綠樹掩映﹔紅磚青瓦,三間平房。

  上午9點,陳曉杰來到自己的陶瓷工作室,拿出前一天晚上做好的灰黑色瓷坯,時而雙手抱捧,揉捏塑形,時而手持工具,定睛細雕……

  陳曉杰是浙江人,2015年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專業畢業后,選擇留在了景德鎮。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綿延千年至今,陶瓷依舊閃耀著奪目光彩,以獨特魅力深深吸引著年輕一代。在景德鎮,如陳曉杰一樣慕“瓷”而來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萬多名年輕人忙碌在制瓷一線,他們在追逐陶瓷夢的同時,也為“千年瓷都”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匠從八方來

  2012年夏天,陳曉杰和朋友成立第一個陶瓷工作室,取名為“瓷宴”。“瓷宴,陶瓷的盛宴。”2011年,剛上大一的陳曉杰參加了當年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以往對陶瓷印象僅停留在日用碗碟杯盤的他大為驚嘆,“原來陶瓷這麼美!”

  2013年,工作室迎來兩名新成員,面積從原來的80平方米擴大到300平方米。“我們4個人一起設計推出創意陶瓷,立即成為市場爆款,一年賣了10多萬件。”陳曉杰信心大增。2015年大學畢業時,工作室其他3名成員選擇離開景德鎮,陳曉杰留了下來。當年10月,他的陶瓷作品進入景德鎮瓷博會。

  “拉坯成瓷、揮筆畫坯,有自由創作的暢快﹔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有等待窯變的期盼﹔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陶瓷的美,是跨越時光的美……”講起陶瓷的魅力,這個年輕人有說不完的話。

  陶瓷的魅力吸引著陳曉杰這樣的年輕人,而年輕人的到來也為千年景德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匠從八方來”“匯各地良工之精華”,是景德鎮千百年來留下的傳統,也是景德鎮陶瓷技藝得以不斷傳承創新的重要因素,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蘭濤介紹,元代,大量磁州窯窯工遷至景德鎮,帶來了新的裝飾技法和新的燒成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此后,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開放包容、海納百川,八方來匠源源不斷地帶來新思想、新技法,景德鎮陶瓷技藝不斷發展。

  近十幾年來,來到景德鎮的年輕人又給這裡的陶瓷藝術和產業帶來新發展。趙蘭濤介紹,創新主要體現在造型的現代設計、裝飾藝術符號的再造、改良及燒成技術的新探索上。年輕人的陶瓷作品突破傳統,追求多樣化,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市場需求。“年輕人與陶瓷的雙向奔赴,展現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趙蘭濤說。

  專注每道工序

  “啪!”佔紹林將一小團瓷泥摔在拉坯機轉盤正中,轉盤轉動,他雙手抱泥,將泥團拉高、下推……兩分鐘不到,一隻線條流暢、外形圓潤的瓷杯泥坯便出現在眼前。

  如今被大家視為“老師傅”的佔紹林16歲就從鄱陽縣來到景德鎮,學習拉坯技藝。“師傅領進門一年,個人修行數十年。”佔紹林笑言。時至今日,佔紹林仍以拉坯為業。

  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大致有選礦、燒釉、制坯、施釉、燒窯等十幾道大工序,又細分為72道小工序。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到了繁復細致的傳統制瓷工序,至今,景德鎮還完整保留這套傳統手工制瓷技藝。比如,制坯一般包括揉泥、拉坯、印坯、利坯、接坯、剮坯。其流程之繁、分工之細,令人嘆為觀止。在景德鎮,每一道細分的工序,都有一批像佔紹林這樣專門從事的人,不少人一干就是一輩子。

  細致的分工降低了初來者的創業門檻,也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所長,專注於一道工序,做精做細,取得成就。同時,景德鎮不斷發展的多層次陶瓷產業,為初來景德鎮的年輕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時至今日,景德鎮陶瓷產業已發展出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工業用瓷、高技術陶瓷等多種類型,既有大型瓷廠,也有個人藝術工作室。

  中華技能大獎、輕工大國工匠……對於牆上和櫃子裡的榮譽,佔紹林介紹不多,讓他滔滔不絕的是技藝的突破和手藝的傳承:“工匠精神意味著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的傳承。”

  代代傳承,就是最好的保護。從建設非遺項目數據庫,到實施藝徒制度、代表性傳承人制度,近年來,景德鎮不遺余力強化手工制瓷技藝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大批年輕人支撐起龐大的陶瓷產業鏈。

  現在,湖南小伙鄧敏正循著師傅佔紹林的人生軌跡,傳承這門古老的技藝,書寫著自己的故事。2020年,鄧敏從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畢業后來到景德鎮,師從佔紹林。2022年,鄧敏出師,每天奔走在景德鎮各大陶瓷工作室。“我租住在雕塑瓷廠附近,每天8點出門,干到下午5點收工。雖然忙碌,但在這裡,我既能暢聊藝術,又能專心創作,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說起現狀和未來,鄧敏感到充實而又信心滿滿——這便是大多數安居於此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當年輕人與陶瓷相遇,碰撞出傳承與堅守的火花,創造出源源不斷的驚喜﹔而在千年窯火中淬煉的瓷韻,同樣滋養年輕人的精神和生活,讓他們習得知識、沉靜內心。

  器成天下走

  周六清早,胡子麟來到景德鎮明清園陶瓷集市,打開折疊桌,鋪上桌布,從行李箱取出打包好的陶瓷,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桌上。8點左右,不大的明清園內擺滿了攤。一上午,游人熙熙攘攘,吆喝聲、詢價聲……交織入耳,好不熱鬧。近年來,在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進程中,景德鎮陶瓷從業者的文藝屬性逐漸增強,多元化愈加凸顯,這座手工藝之都逐漸有了產業園區和成熟的集市。

  明清園陶瓷集市是景德鎮幾大陶瓷特色集市之一,位於原國營雕塑瓷廠內。在景德鎮創業兩年多的胡子麟每周都來這裡擺攤,“申請相對容易,人流量也大”。

  在景德鎮,年輕創業者們的陶瓷作品不愁銷路。在雕塑瓷廠內,有一個樂天陶社創意集市,2008年成立,是景德鎮最早的大型陶瓷集市,對攤主陶瓷作品的品質要求較高。位於陶溪川文創街區的陶瓷集市則主要孵化大學生創業,集市規模最大。幾大集市都是國內少有的專門化、常態化運營的陶瓷市場,各有側重。

  紅房子、大煙囪、老窯址,夜幕下的陶溪川,燈火斑斕。馬路兩旁支起來的遮陽傘下擺滿了各類陶瓷,往來人群摩肩接踵,人氣滿滿,“瓷”味兒十足。陶溪川陶瓷集市所在的文創街區由原國營宇宙瓷廠改造建成,集市2016年對外開放。陳曉杰是常駐攤主,“每周都來,風雨無阻。經常滿載而來,空箱而歸。”他笑著說。

  除了室外攤位,陶溪川還打造了創業平台和創意孵化器——邑空間,共130個室內店鋪,可免費申請入駐。“目前,邑空間在孵實體116家,入孵實體成功孵化率93%,入孵實體到期出園率98%。”陶溪川邑空間負責人余鵬庭介紹。

  在邑空間一處小門面裡,擺滿了各式風格的瓷杯,顧客一撥接著一撥,店主楊立前忙得腳不沾地。“我喜歡傳統文化,自己設計燈籠杯、攬月杯……”楊立前是山東人,2010年大學畢業后來到景德鎮,憑借著熱愛與堅持,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千年制瓷路,留下的不僅是天青色的記憶,更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古與今。近年來,景德鎮打造了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的陶陽裡歷史街區、以陶溪川為代表的文創街區、以三寶國際瓷谷為載體的陶源谷藝術景區和東市區“三陶一區”文創空間,為年輕的陶瓷從業者提供廣闊的創意創業平台。從時光深處走來的景德鎮,洋溢出愈來愈濃厚的青春氣息。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