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在江西南昌,一名保安病倒后全小區居民為他捐款——

潘有,用一顆真心贏得大家關心(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本報記者 楊顏菲
2024年01月0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陽光洒在江西省南昌市萬科四季花城小區,溫暖了隆冬的寒意。2023年12月23日,小區北區西門的一處紅色募捐箱前,居民們絡繹不絕,為潘師傅籌款。

潘師傅名叫潘有,今年49歲,是小區一名工作了17年的普通保安,妻子在一家酒店從事保潔工作。夫妻倆踏踏實實勞動,日子安穩平淡。

天有不測風雲,去年12月中旬,潘師傅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肝癌,急需進行手術救治。得知潘師傅生病的消息后,小區居民立即組織起來,決定為潘師傅籌集醫藥費,第二天就開始了首次募捐。

“潘師傅是我們小區的守護者,現在他需要我們的幫助。”籌款發起人之一的陳女士介紹,他們在線下共開展了2次募捐,籌集到12萬余元,參與者有三四百人。這筆善款就像及時雨,幫潘師傅的妻子結清了第一次住院的治療費用。幾天后,在醫生的允許下,潘師傅辦理出院手續,回家進行保守治療,還去了其他城市尋求更好的治療。

“大家和潘師傅非親非故,但很多居民的捐款都是一兩千元,有的甚至達到1萬元。”更讓陳女士感動的是很多非本小區居民也紛紛前來,他們有的已經搬離小區,有的來自附近小區,還有小區居民的親戚朋友。甚至有人已遠在上海生活,聽說潘師傅的事情后讓鄰居代為捐款。

潘師傅為何能讓大家如此牽挂?

“你知道潘師傅嗎?”“當然知道,很熱心的人。”1月5日,離潘師傅發病已有20余天,小區居民被問到潘師傅,沒有不認識的。

萬科北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欣跟潘師傅認識10年。在她眼裡:“潘師傅真把小區當家,把居民當親人,對小區很有歸屬感。”

潘師傅工作地點在小區西門崗亭,原本隻負責小區出入人員和車輛的管理。但王欣經常看到,隻要有居民手上拎著菜或要搬東西,他一定會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如果碰到老人行動不方便,更是二話不說直接幫忙送回家。

王欣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年小區裡的一些地方因地勢低窪,一遇漲水有居民出入困難,潘師傅就穿上雨衣雨鞋,把需要幫助的人背出來。

17年保安工作,潘師傅兩班倒,近段時間都是每半個月輪一次,一個月休2天。工作辛苦,但潘師傅盡職盡責。“早上8點上班,他7點半就到崗了,而且始終笑臉相迎。”王欣說,每天看他都是樂呵呵的,很多居民看到他也會主動打招呼,有什麼事都會找他幫忙,“他都會盡力去幫。”

潘師傅的故事,很多小區居民隨便都能說出好幾個。87歲的徐章英老人說,有次她發現自己停放在樓下輪椅的小輪子不見了,向潘師傅求助后,沒多久就找了回來。還有一次徐章英老人發現,院子裡的樹影響了家中的採光。潘師傅在值了整整一夜班后,早晨下班時趕到徐奶奶家,爬得很高把多余的枝丫剪掉。

“熱心”是小區居民對潘師傅最多的描述。在小學生的作文裡,他是“可愛的老潘”:會騎上電動車帶迷路的外賣小哥去目的地,會在下大雨時把業主急用的快遞抱在懷裡送上門去。潘師傅的一顆真心,贏得了居民們的關心。

“老朋友,回來啦!”潘師傅熱情爽朗的招呼聲,讓80多歲的胡大爺很懷念。“他對誰都很熱情,不管認識與否。”胡大爺說,小區有訪客,他問得清楚,態度也和善。

潘師傅個頭不高,黑黑瘦瘦,居民們都知道他心思細。小區4087戶居民、1萬人左右,他不僅能記住許多人的名字,還能記住他們來訪的親戚朋友。“我們的親戚朋友來,隻要是經過潘師傅的崗亭,多來幾次,潘師傅不但認得,還能記住是要去找哪家,會熱心放行,還會幫忙指路。”小區居民說。

“最近感覺好多了。”1月5日晚,在上海求醫的潘有給陳女士發來消息。陳女士說:“雖然籌款已經結束了,但大家都很關心潘師傅,希望他能渡過難關。”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