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丨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積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江西省人大代表、共青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陽青接受人民網專訪

【編者按】2024年江西省兩會召開期間,人民網推出“‘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節目,聚焦各地如何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善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為江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江西省人大代表、共青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陽青接受了我們的專訪,以下為訪談實錄:
人民網:今年江西省兩會,您重點關注什麼話題?帶來了什麼議案?
劉陽青:今年的省兩會針對未來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工作,提出了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三年行動、科技興贛六大行動、現代金融高質量發展“1358”工程等一系列具體舉措,這也是我比較關注的方面。對此,我提了兩條建議:一是建議支持共青城創建全省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二是建議支持共青城打造長江經濟帶基金創新發展集聚區。希望省級層面在政策、場景、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助力共青城在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勇爭先,打造示范樣板。
人民網:接下來,您如何把這次兩會精神帶回去,引導共青城市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的共青城篇章?
劉陽青:我們將認真傳達學習省兩會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圍繞打造“三大高地” 實施“五大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深入推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共同富裕、城鄉融合、綠色發展”四個示范區建設,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貢獻力量。
一是加快崛起方面。以高鐵新城、通航新城、科教新城和高新區為主陣地,持續拓空間、集人氣。加快推進京港高鐵共青城東站、航空文化旅游景區等重點項目,確保南昌工學院、南昌應用技術師范學院等學校秋季開學﹔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完善高新區功能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壯大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實現動力提升、實力躍升。
二是共同富裕方面。大力發展稻蛙、龍蝦、油茶等特色產業,打造全國稻蛙交易集散地。加快建設九派青山智慧漁業產業園、星河生物三產融合示范園等項目,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村集體統籌資源、聯村共建,力爭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健全“村+企業+農戶”合作共贏機制,切實促進農民增收。
三是城鄉融合方面。實施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工程,爭當中部地區城鄉共融樣板區。續建“四好農村路”40條,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加快推進第五幼兒園、共青城新一中等項目,建成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新建、改擴建一批鄉鎮衛生院﹔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掃尾和第二水廠供水運營。
四是綠色發展方面。全面拓展生態價值多元化實現路徑,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工業、生態文化旅游,爭創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深入挖掘墾荒文化、青年文化,加快推進富華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推動低空文旅小鎮等重點項目,依托上海風情街、青春不夜城等,爭創省級夜間消費聚集區,打造城市新IP。
人民網: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共青城市將如何抓落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劉陽青:我們將扎實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重點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領域,提前謀劃、立即行動,全力打好開局之戰。
一是下好科創先手棋。積極對接科研機構和知名高校,新增創新技術平台5個以上。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和研發平台,力爭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2%以上。依托17所大中專院校、人才發展集團等,培養引進國家級人才5人以上、省級人才10人以上。深化與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合作,推動基金小鎮創新升級。加快成果轉化。持續拓展“研究院+產業園”模式,力促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成立“新材料綜合研究院”,推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高端氣象裝備制造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創新研究院”等建設產業園,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二是加快產業現代化。深入推進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組建企業服務局,深化“管委會+平台公司”運作模式。爭創國家級綠色園區,力爭全國排名前進3位以上。咬定產業鏈現代化“5310”目標,強化“鴨鴨”龍頭帶動,推動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亞華電子、金酷集團、榮事達智能家電等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壯大產業集群﹔圍繞低空經濟、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創建全省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推動數實融合。聚焦平台經濟“123”目標,新引進數字經濟項目20個以上。扎實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萬千百十”工程,爭創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支持騰訊雲上跨境生態園打造跨境電商2.0版本,力爭入駐企業突破100家。
三是打響項目攻堅戰。咬定招商引資“555”目標,靈活運用科技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力爭引進項目100個以上、頭部企業5家以上。強化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依據的考核導向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全力推進163個重點項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