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國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省際協同立法出台

贛閩協同立法共護武夷山國家公園

2024年05月31日08:0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通過!”5月30日,江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江西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以下簡稱江西條例),與福建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以下簡稱福建條例)相同步。這是全國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省際協同立法。

  武夷山,是世界同緯度帶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有植物寶庫之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武夷山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好。”2021年,作為首批國家公園之一,分峙贛閩兩省的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

  近三年來,同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江西和福建兩省,圍繞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建設和管理開展了諸多協作,但江西片區原有《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和福建片區原有相關法規已不適應國家公園建設需要,管理體制不順、保護與發展矛盾、執法力度不足、公眾參與度低等問題,制約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的高標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贛閩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駛入快車道。條例草案初稿由贛閩兩省人大常委會、林業局、司法廳共同協商形成。兩省人大常委會針對兩省條例草案中禁止性行為、違法行為的處罰幅度等不同之處進行了磨合,使內容和結構相互協調,在管理機制和發展共享等方面又各具特色,切實推動一山共治。兩省條例對武夷山國家公園范圍內允許開展的活動、相關處罰標准進行了統一規范,讓贛閩兩省生態保護共用同一把標尺。此外,在規劃建設、贛閩協作等方面也保持了一致。

  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共279平方千米,以佔全省國土面的1.7%,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動物遺傳基因。江西條例共7章63條,主要明確了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的適用范圍、規劃建設要求、發展共享領域和保護管理、協同治理、保障等機制。有別於福建條例,江西條例點明了具有“江西烙印”的保護對象,如黃腹角雉、黑麂、南方鐵杉等野生動植物和黃崗山、獨豎尖等地質地貌,以及書院文化等傳統文化。

  “條例的出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將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維護生物多樣性上發揮重要作用。”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潤華表示,贛閩兩省協同立法,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保護的基調更為嚴格,將促進提升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水平,助力江西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 (全媒體記者卞曄)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