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德安:粽香迎端午 粽情映古今

2024年06月09日07:5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原來南宋時期就有粽子”“700多年前的粽子形狀跟現在的粽子差不多嘛”……近日,在德安縣博物館的展櫃前,一群學生好奇地觀賞著一對距今已有750年、南宋時期的實物粽子。

  博物館裡那兩隻古董粽子,是在1988年9月德安縣城郊一座南宋磚石古墓考古時發現的。粽子呈菱角形,長6厘米、寬3厘米,粽葉上有苧麻捆扎。“據專家考証,這兩隻粽子出自南宋時期,距今已有750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考古發現最古老的實物粽子。”德安縣博物館館長王澤榮介紹,“由於已經嚴重碳化,它的餡料、味道我們都不得而知了。”

  這兩隻粽子的發現,為研究南宋時期的飲食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實物資料,對研究當時的食品及民俗有著重要價值。為了更好展示考古成果,德安縣博物館對包括南宋粽子在內的出土文物進行了三維數字化呈現,游客掃碼就能看到3D效果的南宋粽子以及相關文字簡介,對粽子和其他文物的“前世今生”有更直觀的了解。

  粽情映古今。館內參觀者熙熙攘攘,館外包粽子大賽同樣熱鬧非凡。比賽場上,來自15支代表隊的40余名選手整裝待發﹔場下,觀眾的助威聲一浪高過一浪。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眾人便飛快地忙活起來。卷葉、填米、壓實、封口,一氣呵成,不一會兒,選手們的面前就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包好的粽子形態各異,有的狀似菱角,有的形如倒塔,還有的方方正正,像個小枕頭。

  “我們都是周邊鄉鎮的村民,端午節圖個熱鬧。”河東鄉橋東社區的參賽選手張翠笑道,“四角的是浙江粽子,枕頭模樣的多在廣西,江西這邊喜歡包尖尖的牛角粽,而北方一般是包三角大棗粽。”對老家在吉林的張翠而言,粽子入口,除了糯米的醇厚和粽葉的清甜,更多則是濃濃的鄉愁。 (唐文曦 通訊員過超)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