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深處的電影放映人

羅喜生家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南江鄉南江村,曾有過很多次機會可以成為國家公職人員,但自從1975年與放映電影結緣后,面對抉擇時,毅然跟著內心走,選擇喜歡的、所愛的電影放映事業。
一路走來,羅喜生與他的放映隊獲得多種榮譽,2005年,南江鄉放映隊被中宣部、文化部評為優秀放映隊,他也被評為先進個人。雖然從2018年起,組織上考慮他年紀大,轉到鄉水務公司,卻依然心系潔白幕布。
近日,筆者跟隨羅喜生的腳步,走近這位默默扎根大山深處的放映人,一窺內心世界,聆聽感人故事。
與電影“一見鐘情”
1975年,羅喜生左安中學畢業后,就在村裡的生產大隊掙工分。后來,南江鄉政府需要辦事人員,黨委書記叫羅喜生去上班。那年正趕上電影體制改革,鄉政府將電影承包出去,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來承包。
“當時,我心裡就感到有種神奇的力量促使我要去報名。”羅喜生說,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競爭,沒想到竟然勝出了。為了能更好地放電影,羅喜生進行了緊張而嚴格的培訓,經過一個月的學習,順利拿到電影放映執照,回到家鄉為當地群眾放電影。
“從培訓回來后,我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電影。”在20世紀80年代,電影非常火,那時候前來觀看電影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一場電影放下來,全村1000多口人,幾乎全部都來觀看,有的為了看一場電影跋山涉水,摸黑步行幾個小時。“有這樣的觀眾支持,我放起電影來更是有勁。”
20世紀80年代是膠片機,放起來很繁瑣,放一部電影要好幾個膠片,一部影片的膠片有十幾斤重,放映時,還要帶一個發電機、倒片機、喇叭,電源線、汽油、放映機,一起近200斤重。那時,還沒有公路,完全靠人用肩挑上背扛。放一場電影,要提前跟行政村負責人打招呼,讓他們提前告知村民,免得冷場。不過,在那個年代,隻要發電機一響,觀眾就從四面八方趕來,老早就圍得嚴嚴實實。說到這些,羅喜生臉上泛著幸福的微笑。
“我第一次放電影時,還是有點緊張的。”羅喜生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放電影是個細致活,在放映的時候必須要仔細認真,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就會燒掉放映機、引起觀眾起哄。”
那些事“心有余悸”
1987年,是羅喜生放電影以來最紅火的一年,也是最艱辛的一年。
羅喜生介紹,那年將近年關,把放映設備從南江鄉用肩挑著穿過羊腸小道,步行20余華裡抵達樟溪村放電影。當天晚上放完電影,收拾行當打道回府,已是晚上10點多了,當他與同伴走到南洞村的時候,天氣突然驟變,下起了鵝毛大雪。大晚上,黑燈瞎火的,寸步難行,隻好就地宿營,幸運的是,他們在附近找到了一個燒瓦的窯洞,直到第二天天剛亮,他們才挑著放映設備,踩著沙沙作響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家。
有一次,羅喜生去南屏村放電影,剛好碰到修路。放完電影,回家時已是深夜。“在回來的路上,因為視線不好,摩托車差點翻下懸崖峭壁!”回想當時羅喜生直冒冷汗。
自從送電影下鄉以來,羅喜生負責湯湖和南江兩個鄉鎮的電影放映工作,每年都要為群眾播放上百場電影。“做放電影這一行,都是晚上工作,凌晨一兩到家是家常便飯。有過那幾次經歷之后,心裡多少有些害怕,尤其是在深夜一個人在路上走。不過一想到電影,所有的恐懼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喜生笑道。
電影的“高低起伏”
“電影在20世紀80年代異常火爆,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下滑﹔到2006年,電影產業發生巨大變革。”2006年之前是用膠片,之后是數字電影,用卡播放,比較輕,不用發電機,不用換膠片,方便,畫質連貫清晰,儲存量大。當年,羅喜生到吉安通過培訓后,取得了數字電影放映技術資格証,持証上崗。
羅喜生說,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每年從大年初一至元宵節,基本上都天天放電影,那時候老老少少都在家。羅喜生就為當地群眾播放《大棚蔬菜》《養魚》《怎樣種植金桔》等科教片,一些年輕的小伙,敢拼敢闖的,就活學活用,不出去外面打工了,選擇在家鄉創業。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本著服務農民的思想,確定深入村組放映為主,圩鎮放映為輔的原則。”將穿梭於全鄉的崇山峻嶺,把電影辦成流動影院,搬到農民家門口,以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樂看它的“與時俱進”
如今,電影是一種文化和一種精神。羅喜生說,他對電影產業充滿了希望,認為電影將來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電影,喜歡電影。羅喜生在放映前好幾天,就買來白紙,各種顏料,自己動手制作電影宣傳海報,張貼在醒目位置,通過村委會通知群眾前來觀賞。通過播放實用性強的影片吸引觀眾:如宣講農業故事、如何配用農藥、怎樣防火等專題片,對群眾生活生產直接產生效應,深受群眾喜歡。同時也將電影送到學校進行放映,根據學校的具體安排,學生的年齡階段,選擇播放影片,比如有關紅色故事的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防溺水,防交通等科教安全影片,都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在遂川縣,像羅喜生這樣的老放映員還有好幾個,他們是電影發展史的見証者。
“我覺得電影很有希望,對電影有深的感情,也在享受這個過程,隻要能放就一定堅持下去。”羅喜生自豪地說,隻要電影還存在,他放不自己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會繼續堅持放下去。(黃存平 郭琳 劉祖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