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牽手”贛州經開區 協同打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課

江西理工大學與贛州經開區協同打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課暨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走進雙創平台活動,課程讓企業家走進創業課堂,讓學生走入真實的創業情境,通過參觀、授課、交流、互動相結合的組合形式,帶領學生們觸達創業公司的真實歷程。
在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上,課程採用項目化方式重塑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架構,構建了別具一格的“四二一”創新創業實踐內容體系。設置4期企業調研、2期項目問診和1期路演答辯等實踐教學活動。學生以小組形式深入企業調研,創業導師從商業性、創新性和落地性等多維度對團隊項目進行可行性診斷,深入剖析商業模式九個維度,為優化項目商業模式提供專業建議。
在資源整合方面,校政企協同育人新機制為課程發展注入動力。高校、經開區和企業三方協同合作,實踐課程與贛州市經開區“大學生走進雙創平台活動”同步推進,共建12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同時,匯聚企業、導師和項目三種關鍵資源,助力項目從課程走向競賽、再到孵化的全鏈條成長,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留贛創業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在價值觀塑造方面,課程立體化創建“12N”思創融合新路徑。出版一本思創融合教材,搭建創新創業實踐與紅色育人兩個實踐平台。在課程實踐教學、創新創業競賽和項目孵化過程中,與眾多企業家、投資人緊密合作,將家國情懷和企業家精神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在評價機制方面,課程首創“分層、多元、全過程和非標准化結果評價”機制。構建教師評價小組、組長評價學生的二層評價體系,設置教師、創業導師、小組組長三方評價主體,採用全過程實時評價和非標准結果性評價。探索出“課程-大賽-孵化”的課程項目進階成長鏈條,成功將客戶需求轉化為真實創新創業項目,有效解決創業實踐缺項目、能力提升缺抓手的難題。
2021年以來,有近600名江理學子深入贛州經開區企業32家,基於企業存在的痛點,產生了110個創新創業項目,孵化了光固化3D打印機、便攜式激光雕刻機、睡眠儀、太陽能藍牙車鎖、翻譯筆、安琪拉自助女裝新零售鏈、雲頂設計等一系列產品,並成功實現商業化。截至目前,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1金2銀7銅,孵化科技企業15家,帶動近百人參與創業,2023年學校留贛創業就業率提高44%。
此外,基於社會實踐的項目式教學改革產生了一系列教改成果。該校獲創新創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省級教材二等獎1項﹔獲批首批新文科建設項目和高等教育學會重點項目各1項,《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專著在清華大學出版。課程為省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獲得創新創業類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教材獲批省級優秀教材二等獎。(邱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