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制度護航
江西婺源:創新生態環境執法模式守護綠水青山

三月的婺源,藍天碧水間躍動著生態文明的脈搏。當無人機掠過星江河畔,清澈的溪流與漫山油菜花海相映成趣,見証著規范化執法與科技賦能在綠水青山間寫就的生態答卷。在這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土地上,生態環境執法正以創新之筆,續寫著“最美鄉村”的時代新篇。
空地一體:人機聯動顯實效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婺源縣紫陽鎮某規模化養豬場的上空傳來螺旋槳的嗡鳴聲。一架搭載紅外攝像頭的大疆無人機正以100米高度巡航,機身下方閃爍的紅藍警示燈在朝陽下格外醒目。操作員程曉強緊盯著操作屏幕,無人機傳回的高清畫面中,佔地50畝的養殖場全景在熱成像鏡頭下五彩斑斕。
隨著指令輸入,無人機突然懸停在該養殖場污水處理區上方,熱成像畫面顯示污水處理設備溫度異常,疑似不正常運行。無人機操作員立即將異常信息反饋給現場執法人員進行進一步調查。這場“空地協同”的執法場景,已成為婺源生態環境執法的常態。
接到指令的執法隊員韓偉小組迅速抵達現場。佩戴執法記錄儀的隊員亮証后,對照《畜禽養殖執法檢查清單》逐項核查: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台賬、糞污消納協議……便攜式水質檢測儀伸入排水口,氨氮、COD等指標實時顯示。當檢測值超過限值時,立即調取企業檔案,調取環評報告對比排污許可量。養殖場負責人老周看著隊員手中即時打印的《現場檢查筆錄》,感慨道:“現在執法全程透明,數據說話,我們心服口服。”
執法規范化:構建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
近年來,婺源生態環境局以《江西省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契機,建立起“事前預案一事中留痕一事后追蹤”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執法人員配備4G執法記錄儀、便攜式檢測儀等裝備,執行“亮証告知、現場檢查、文書送達”標准化流程。創新實施“三步工作法”:首次檢查以教育指導為主,二次復查啟動限期整改,三次核查則依法立案查處。
今年以來,婺源生態環境局累計開展執法檢查21次,指導企業整改問題41個,立案查處1起,實現執法力度與服務溫度的統一。
科技賦能:構筑立體化監管網絡
婺源生態環境局投入200余萬元採購執法設備,配備了2台行業級無人機、3套移動執法包、4套快檢試劑包等。無人機定期開展巡航,利用空中視野發現隱蔽的非法排污行為﹔通過快檢試劑的測量值為進一步偵查提供方向﹔執法人員通過“環保執法APP”實時調取企業檔案,現場使用移動執法包制作、打印執法文書。科技裝備的深度應用,使執法效率提升3倍以上,問題發現率大幅度提高。
“生態環境執法既要當‘監督員’,更要當‘服務員’。”上饒市婺源生態環境局局長葉茂根表示。婺源生態環境局積極開展服務企業接待日和一對一定點幫扶活動,今年以來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10余次,實現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防控”轉變。( 程曉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