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東湖映古今

在贛江之畔,撫河之濱,有一片浸潤著千年文脈的土地。這裡湖水瀲灩,樓閣巍峨,市井煙火與歷史光影交織成詩——這便是南昌市東湖區。東湖區得名於境內著名的東湖,其歷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
從酈道元筆下的“東太湖”煙波,到王勃揮毫的“秋水長天”,從唐宋街巷的舊時月色,到現代都市的璀璨霓虹,東湖區以水為墨,以城為紙,書寫著一部跨越時空的文明詩篇。
如今,這座承載著豫章文脈的城區,正以人文底蘊為底色,以煙火氣息為溫度,以未來願景為藍圖,在新時代的經緯線上編織著屬於它自己的傳奇。
人文東湖:千年文脈的時空回響
豫章故郡,人文東湖。東湖區作為“天下英雄城”南昌的核心城區,有著2500年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21平方公裡的東湖古閣、綠洲、紅色遺址、宗廟等景點星羅棋布,衙署、宗教、貢院、隱逸等文化珠璧交輝。
這裡獨攬“豫章十景”之半壁,坐擁“南昌七門”之三、近代“十大鄉賢路”之七以及紅色“一館五址”之四。東湖區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區)、中國市轄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區、江西“風景獨好”旅游名縣(區)。
“千年南昌看東湖”。漫步東湖,仿佛翻開一部線裝書。撫河與贛江交匯處的漣漪裡,倒映著千年的時光褶皺,南北朝時期的東湖初現雛形,唐宋文人於此泛舟吟詩,明清商賈在湖畔的石徑上踏出回響。滕王閣飛檐斗拱間,王勃“落霞與孤鹜齊飛”的絕唱仍在回蕩,佑民寺的晨鐘暮鼓裡,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禪意穿越時空。這裡的一磚一瓦皆是史詩,一街一巷皆為文脈。
東湖的人文肌理中,流淌著兩種鮮明的文化基因。古色文化如老茶般醇厚,百花洲的宋詞雅韻,榕門路的明清遺風,貢院舊址的書香余韻,構成江南文化的立體畫卷。紅色文化則如烈火般熾熱,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的彈痕,朱德軍官教育團的號角,賀龍指揮部的星火,將“英雄城”的基因深深鐫刻在城市記憶裡。當游客在滕王閣品讀《滕王閣序》的墨香,轉身又能觸摸到革命舊址的溫度,這種時空的奇妙疊合,正是東湖人文魅力的精髓。
魅力東湖:古今交融的都市交響
如果說人文是東湖的靈魂,那麼現代活力便是其跳動的脈搏。大士院老街的石板路上,百年老店嘉賓樓與輕奢網紅店“北湖邊”比鄰而居,老南昌的瓦罐湯與法式甜點共享同一片屋檐。入夜后的“江旅·都市方舟”,街頭藝人、文創市集組成24小時不夜城的旋律。
令人稱道的是,東湖區將“引客入贛”的宏大敘事轉化為細膩的體驗設計,榕門路的仿古燈籠映照著漢服少女的衣袂,百花洲的實景演出讓游客化身唐宋詩人,這種沉浸式的文旅體驗,讓歷史真正“活”在當下。
近年來,東湖區挖掘淹沒在老街老巷中的歷史遺存,並充分發揮滕王閣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周邊大士院街區、勝利路步行街進行升級改造,通過與蛤蟆街、百花洲旅游街區、朱德軍官教育團、賀龍指揮部等街區、景區、商圈融合聯動,推動八一廣場、中山路、榕門路、八一大橋黑貓白貓等區域景點串聯成線,打造精品citywalk路線,構建人文與自然融合共生的全域大景區,實現步步皆景、處處可游。
東湖區的獨特魅力也吸引了小米CEO雷軍、演員劉濤、京劇演員王佩瑜等名人明星紛紛為其推介打call。
人流的聚集帶動了“四首經濟”快速發展,LV、GUCCI等重奢精品店先后在南昌武商MALL開業。其中,LV精品店是2024年該品牌在中國內地市場開設的唯一一家新店。
憑借滕王閣的“C位”優勢,嫁接創意文旅IP、盤活周邊歷史街區等,2024年東湖區接待外地游客總量超16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6億元。
煙火東湖:市井長巷的溫暖敘事
城市的魅力也往往藏於街頭巷尾的煙火氣裡。清晨六點的大士院街,剛出鍋的拌粉蒸騰著熱氣,老街坊們用南昌方言討論著菜價﹔午后蛤蟆街的騎樓下,竹床上的老人搖著蒲扇,看游客舉著手機尋找網紅小吃﹔深夜的福州路夜市,炒螺螄的鍋氣與精釀啤酒的麥香在霓虹中交融。這些細碎的日常場景,構成了東湖動人的生活詩篇。
東湖的煙火氣,是精心培育的藝術品。政府通過微改造讓百年街巷煥發新生:保留青磚灰瓦的肌理,一並嵌入智能導覽系統。修繕老字號店鋪的門楣,同時引入非遺工坊體驗。當游客在改造后的大士院街區,既能品嘗到傳承三代的白糖糕,又能通過AR技術看到百年前商販叫賣的虛擬投影,這種超越時空的體驗,讓市井煙火升華為文化記憶。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大士院街區單日最高客流突破40萬人次,成為“本地人常來、外地人必到”的城市街區。
當暮色降臨,滕王閣的輪廓燈漸次亮起,夜間郵輪、尋夢滕王閣等項目,與贛江一江兩岸燈光秀融合,吸引不少國內外游客前來享受深夜時分的“高光區域”。滕王閣景區以全球第34位、全國第13位的名次入選2024全球100夜游景點,“夜東湖”文化和旅游消費圈,也成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未來東湖:湖城共生的時代藍圖
站在贛江之濱遠眺,東湖的未來圖景正徐徐展開。將文創旅游業列為全區四大支柱產業、“十四五”規劃主導產業,構建含“文化旅游”的“3+3+N”服務體系,每年安排1000萬元文化旅游專項資金,推動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
比如,以滕王閣為核心的文化IP矩陣持續擴容,北擴工程將歷史街區與數字展館有機串聯,“滕王閣圈圈線”巴士串起10余個文化地標,打造移動的文化長廊。
更令人期待的是,東湖區正以全球100夜游景點的殊榮為起點,構建“快進慢游”的智慧旅游體系——5G覆蓋的導覽系統、多語種服務的游客中心、與歷史街區和諧共生的生態停車場,處處彰顯人文關懷。
從王勃筆下的“物華天寶”到如今的“網紅地標”,東湖區始終在平衡保護與發展。這個“半城江景半城湖”的千年城區,正以文化為魂、以民生為本、以創新為翼,書寫著新時代的“豫章故事”。
未來,隨著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東湖區將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省會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為南昌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全國旅游新高地、全省旅游中心地”,為唱響“風景獨好”江西文化旅游品牌貢獻東湖力量,成為“世界看江西”的文化窗口。(何 芳 鄒淑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