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看!春筍一天躥高40厘米”

——記者直擊樟樹市低產竹林改造新貌

2025年04月24日08:3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筍又長高了!”清明雨后,樟樹市閣山鎮黃家巷村的竹林裡,看著漫山遍野的春筍拔節生長,42歲的胡建偉喜上眉梢。他用雙手環抱一棵兩米多高的春筍,圍徑足有40多厘米。

  由於長年缺乏有效管理,受病虫害等自然災害影響,大片竹林日漸退化,收益越來越差。如何讓“沉睡資源”煥發新活力?樟樹市踐行“兩山”理念,採取“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企業自主開發經營、農戶自願參與管理”的方式,因地制宜流轉林地經營權,探索山林經營新模式。

  2023年,樟樹市林業局、閣山鎮政府牽頭,組織龔閣華、胡建偉、方正如、黃國華等4名林農赴浙江安吉取經,還前往資溪、廣昌、銅鼓等地考察學習。

  “以前我們砍竹子像割韭菜,越砍越窮,可別人家卻把竹山當菜地伺候。”這4名砍了半輩子毛竹的農民決定抱團發展,投資成立樟樹市竹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源農業),通過流轉林地經營權,對低產竹林進行標准化改造,發展高產筍竹兩用林。

  2023年4月,竹源農業的第一個試驗區設在閣山墾殖場。砍雜灌、鬆土……100畝荒廢的竹林經過改造,次年鮮筍產值超6萬元。毛竹低產林改造試驗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許多林農找上門,商談林地流轉托管經營權事宜。

  胡建偉告訴記者,目前竹源農業流轉了7000畝林地,其中,在閣山墾殖場流轉的1800余畝林地,筍收益歸竹源農業,竹子歸墾殖場﹔在官塘林場流轉的130余畝林地,由竹源農業投資改造,筍竹收益按2︰2︰6分配。

  “現在我們是‘給竹子當保姆’。”胡建偉說。原先分散在各家各戶經營的竹林,如今有了竹源農業這個“山管家”,“沉睡”的竹林煥發了新的生機。

  4月10日,記者來到閣山墾殖場毛竹低產林改造示范基地,隻見竹林裡長出的春筍多得數不過來。胡建偉帶記者來到一棵毛竹旁,上面有他刻的記號。“看!春筍一天躥高40厘米。”他說,“我們給竹林清雜、墾復、施肥,才有這麼多、這麼大的筍。”

  他們把竹山當田種,去年投入200多萬元進行撫育,每月支付村民勞務工資20多萬元。目前,竹源農業標准化改造了筍竹兩用林2000畝,今年計劃完成標准化筍竹兩用林改造4000畝。

  “今年山上估摸有50萬棵筍,也就是50萬棵母竹,兩年后又可以長筍,那時‘家底’就厚實了。”黃國華說,把低產毛竹林改造成高產筍竹兩用林,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還可減少病虫害,減輕森林防火壓力。

  山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仿佛在演奏一曲綠色生態樂章。(全媒體記者 鄒海斌)

(責編:鄒玢琦、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