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北擴項目完工,催生周邊業態升級、城市更新——
從五金雜貨店到漢服“打卡地”

滕王閣景區北園內,一名游客正在體驗漢服旅拍。
全媒體記者 侯藝鬆攝
當漢服遇見千年名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南昌滕王閣景區,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每天都在上演。隨著該景區北擴工程的竣工,這裡不僅成為漢服愛好者的“打卡地”,更帶動周邊業態轉型升級,讓曾經以五金店、雜貨鋪為主的榕門路、疊山路等街道華麗轉身,成為漢服體驗館、國潮寫真館等多元業態的聚集地。
激活文化基因
“三、二、一,衣袖再甩開些!”四月的滕王閣北園內,此起彼伏的快門聲與歡笑聲交織。來自武漢的胡倩身著齊胸襦裙,在朱紅色廊柱間翩然轉身,衣袂翻飛間與唐風宋韻的建筑相映成趣。
“刷到短視頻裡滕王閣的漢服大片,我們專門坐高鐵來圓夢。”她指著手機裡剛拍的照片笑道。
而在毗鄰滕王閣景區的榕門路上,還有不少剛做好漢服造型的游客走出店鋪,准備入園游覽。
“以前這條街上,很少見到這麼多游客,年輕人就更少了。”在榕門路居住多年的楊德興回憶。彼時的滕王閣雖為江南名樓,但景區局限於收費區域,難以為漢服旅拍提供場地便利。
如今,景區周邊的榕門路、疊山路等已然變身“漢服一條街”。記者走訪發現,景區周邊聚集了近60家漢服體驗館,櫥窗裡陳列著從戰國袍到明制馬面裙的歷代服飾。“節假日每天要做50多個妝造,年輕人和銀發族各佔一半。”“拾年旅拍”店主魏桂梅邊說邊為顧客貼上花鈿,這家今年新開的店鋪憑借“復原款妝造”在社交平台收獲上千條好評。
景區改造引流
據介紹,滕王閣景區北擴開放后,與周邊的八一大道、中山路、勝利路、珠寶街、大士院、八一大橋打通,並和萬壽宮商圈聯動,不僅方便外地游客“一站式”打卡游覽,也方便了本地居民休閑出行。一組數據揭示巨變:滕王閣北園免費開放后,周邊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210%﹔今年春節期間,106萬游覽滕王閣景區的游客中,80%集中在免費區域。
在抖音平台“滕王閣漢服挑戰”的話題下,3.2億次播放量催生新業態。“00后”創業者王穎的“雲想衣裳”工作室,靠“AR虛擬古裝”技術3個月回本:“我們開發了‘數字換裝+實景合成’系統,游客能‘穿越’到《滕王閣序》的意境中。”
這種火熱景象源於滕王閣景區的兩次蝶變:2023年景區在網絡爆紅后,周邊五金店陸續轉型為文化業態﹔今年元旦北擴工程竣工開放后,景區面積激增至700畝,免費區域佔比達90%,仿古建筑群與贛江風光形成絕佳拍攝背景。
滕王閣景區綜合部負責人毛琦透露:“我們拆掉了600米圍牆,讓贛江風光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數據顯示,景區周邊今年一季度漢服租賃商戶同比增長300%,帶動就業超800人。
產生“虹吸效應”
“去年2月,滕王閣北園及沿江游步道先行免費開放,為市民游客提供一處絕佳的觀賞點,能夠近距離感受贛江的壯闊與美麗,實現了‘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毛琦說。
這種開放帶來驚人的乘數效應。無人機拍攝的畫面顯示,以滕王閣為圓心,半徑1公裡內新增文創店47家、主題民宿12家。連老字號南昌瓦罐湯都推出“滕王閣限定套餐”,外賣訂單中備注“要漢服拍照道具”的佔比達35%。
“以前,這裡的店鋪要麼空置租不出去,要麼是古玩店或五金店,業態比較單一。”東湖區滕王閣街道榕門路社區黨委書記吳江君說,“近年來,隨著滕王閣景區在網上‘出圈’,周邊業態也跟著活起來了。”
旅拍經濟產生的“虹吸效應”遠超預期。去年8月,來自余干縣的吳新明和妻子在榕門路上開了一家江西小炒店,每逢用餐高峰期,店內總是坐得滿滿當當。“節假日期間,一天的營業額可達2萬元。”吳新明說,“現在咱們江西小炒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外地游客,甚至還有國外游客慕名而來。”(全媒體記者 侯藝鬆 實習生 漆書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