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稻作文明穿越萬年 開秧盛事點燃傳承之火

2025年04月24日17:59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4 月 23 日上午,萬年稻作習俗發布暨萬年縣春耕 “開秧門” 活動於萬年縣濱江公園主會場舉行,該縣裴梅鎮荷橋村同步設立分會場,向世人展示萬年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通過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了稻作習俗的豐富內涵,並宣讀《萬年稻作文化保護與傳承倡議》,向全社會發出傳承稻作文化的呼吁。在主會場,非遺節目展演、商貿展銷和互動體驗等環節精彩紛呈,讓群眾近距離感受稻作習俗的魅力。傳統的歌舞表演、精湛的手工藝展示,無不訴說著萬年稻作文化的源遠流長。分會場的春耕 “開秧門” 活動以及各類趣味農事體驗活動,則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在活動中分享了他對萬年稻作文化的深刻見解。他指出,萬年稻作文化是一個獨特的復合系統,具有極高的科學與文化價值。從自然生態保護角度來看,萬年貢米是目前發現的具有野生性狀的人工栽培稻,屬於過渡性的水稻品種,為研究水稻的進化提供了珍貴樣本﹔從文化遺產角度而言,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早在 2001 年就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考古專家認定的人工種植馴化水稻最早的地方,而萬年稻作習俗也於 2014 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閔慶文表示,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堪稱人工馴化水稻完整的演化鏈和中國稻作文化的天然博物館。​

近年來,萬年縣高度重視稻作習俗的保護與傳承,積極開展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此次活動的舉辦,旨在進一步凝聚社會力量,讓更多人參與到萬年稻作習俗的保護中來,不斷拓展稻作文化的內涵與外延,讓這一承載著先輩智慧與汗水的珍貴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