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臨川區“五聚焦”全面構建夏季中小學生防溺水體系

隨著夏季的臨近,防溺水形勢嚴峻。今年3月份以來,撫州市臨川區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則,開展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通過聚焦組織領導、部門聯動、水域治理、技能防護和特殊群體等五個方面,全面構建防溺水工作體系,全力織密安全防護網。
聚焦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今年以來,該區通過“集中部署+分片推進”模式,召開了12場校園安全暨防溺水工作專題會議,圍繞“預防為主、協同共治”核心原則,以職責細化與機制創新為抓手,構建全鏈條責任體系。制定《臨川區防溺水工作責任清單》,明確教育部門統籌規劃、應急管理部門風險研判、公安部門巡邏防控、村社組織屬地管理等職責,將任務分解至崗、落實到人,構建“政府主導牽頭、部門協作配合、鄉鎮(街辦)負責、家校協同聯動、社會積極參與”的聯防聯控格局,將防溺水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實行“問題倒查、失職追責”機制,以剛性約束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聚焦部門聯動,筑牢安全防線。全區中小學通過主題班會、警示教育片展播、“1530”安全教育(每天放學前1分鐘、每周放學前5分鐘、節假日放假前30分鐘安全教育)等形式,常態化普及防溺水“六不兩會”知識。利用校園廣播、電子屏滾動播放警示標語,聯合紅十字會對86所學校開展急救培訓,在29所學校安裝氣象預警機實現風險實時預警﹔持續開展“同上一堂防溺水課”活動,組織民輔警深入校園、村社,通過宣講授課、溺水救援實操演練、案例展板巡展等形式,強化學生與家長安全意識。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安全溫馨提示等方式,督促家長落實“四知”監管要求(知去向、知內容、知同伴、知歸時)﹔整合電視、村村通廣播、新媒體平台資源,高頻次推送防溺水知識、預警信息與典型案例。在重點水域增設425塊警示牌、1200余條宣傳標語,營造全民參與的防溺水濃厚氛圍。
聚焦水域治理,完善救援體系。組織鄉鎮(街辦)與部門對全區河流、水庫等水域開展“地毯式”排查,明確1356處重點水域權屬責任主體,建立“一域一檔”動態台賬,推行網格化包保制度。投入專項資金127萬元,按“四個一”標准(一塊安全警示牌、一個救生圈、一根救生繩、一對救生杆),在重點水域配齊防護設施。目前,累計設置警示牌1356塊、配備救生圈1356個、救生繩2000余根、救生杆1400余對。安裝78套智能喊話監控設備,實現危險行為自動識別、遠程警示。針對河流、水庫等重點水域,構建“人工+智能”雙軌巡查機制。
聚焦設施建設,提升安全指數。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多方籌集資金2300余萬元,全力推進鄉鎮游泳場所建設。目前,全區23個鄉鎮中22個游泳場所已建成投用,實現鄉鎮覆蓋率95.6%。聯合衛健部門開展水質監測與設施安全檢查近20次,確保水質達標,為3.2萬余名中小學生打造安全可靠的游泳實踐場地。創新“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培訓”模式,將小學4-6年級學生納入游泳培訓重點對象,累計培訓學生1.9萬人次。鼓勵教師、志願者參加游泳救生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充實教學力量。依托鄉鎮游泳場所,開設暑期游泳公益課堂,惠及學生超2萬人次,切實提升學生水上自救能力與安全意識。
聚焦特殊群體,織密防護網絡。聚焦男孩、留守兒童、單親及困境兒童等高危群體,開展全覆蓋摸排,建立70885份“一人一檔”信息台賬。構建學校、村(社區)雙線聯動機制,通過每月定期家訪、線上溝通等方式,實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與生活軌跡,確保重點對象監管無盲區。在農村地區充分發動網格員、志願者、“五老人員”等力量,組建“防溺水聯防小組”。針對放學后、周末、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實行“分片包戶、鄰裡守望”模式,對重點學生行蹤進行實時跟蹤與動態監管,織密基層防護網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