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架好“常來常往”的旅游橋梁(覽勝觀潮)

尹 婕
2025年04月25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他們不僅是觀光客、觀察者、體驗者,也是傳播者、“推介官”。過去的一年,正是經由包括東南亞游客在內的眾多外國游客的自發推薦,“中國游”成為國際熱詞。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出入境游預訂火熱,以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備受中國游客青睞,到訪中國的三國游客也有大幅增長。在中國出入境游市場上,東南亞歷來佔據重要地位,它們既是中國游客出境的熱門選擇,也是中國入境游的重要客源地。2025年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交流活動啟動、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於互免持公務普通護照和普通護照人員簽証的協定》、中柬兩國領導人宣布2025年為“中柬旅游年”……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實施,“常來常往”日益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旅游交流合作的常態,被旅游業界人士形象地稱為“串門式”旅游。

  “常來常往”中孕育雙向旅游合作的活力與前景。

  上世紀90年代,“新馬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成為中國游客最早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也是一代人心目中時髦出游的代名詞。此后,走出國門的中國游客將腳步延伸得越來越遠。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4》,2024年,中國出境游客到訪了超過210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東南亞始終保持著較高熱度和較大份額,2024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市場達到1.46億人次,其中東南亞佔比近15%。蓬勃發展的“China travel”中,東南亞是恢復最快的外國客源市場,東南亞游客來華旅行也更加頻繁。

  未來合作仍將不斷升級。據了解,2025年,東盟國家正積極推進“單一旅游簽証”計劃,預計於2026年試運行覆蓋10國的電子簽証系統,屆時,中國游客可“一簽游東南亞”。

  “常來常往”中加深對彼此真實的認知。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隨著民眾互訪頻次的不斷提高,彼此到訪的目的地正趨向“小眾化”。如今,中國游客參與東南亞旅游,已不滿足於僅去河內、吉隆坡、金邊、曼谷等大城市或是知名旅游景點。在中國的社交平台上,大叻、檳城、馬德望、尖竹汶等小眾旅游目的地擁有不少“粉絲”,尤受年輕游客歡迎。為滿足中國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東南亞目的地也推出諸多新產品,例如,馬來西亞已成為中國釣魚愛好者出國釣魚的重要目的地。

  與此同時,通過短視頻等媒介,越來越多的東南亞游客被中國“迷人的風景、充滿活力的城市以及獨特的文化體驗”所吸引,並將旅行計劃付諸實踐。他們不僅看中國的山水風光、歷史古跡,也走進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參與充滿韻味的文化體驗,感受中國百姓的友好與熱情,從而對古老而現代的中國有了更具象化的認識。他們不僅是觀光客、觀察者、體驗者,也是傳播者、“推介官”。過去的一年,正是經由包括東南亞游客在內眾多外國游客的自發推薦,“中國游”成為國際熱詞。

  更頻密的往來、更深入的交流、更廣泛的合作,中國與東南亞的出入境旅游發展新圖景讓人充滿期待。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