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壺米酒到百萬元市場
——南昌縣三江鎮打出文旅新名片
盛夏的南昌縣三江鎮,陽光洒滿大地,溫暖的風吹拂過田野,空氣中彌漫著米酒和牛雜湯的香氣。7月10日,“德潤贛鄱·紅土地上好村晚”南昌縣首場演出在三江鎮的早酒文化街舉行。街邊攤位旁,游客與本地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互相問候、笑談,喝著地道的米酒,品著牛雜。每一口米酒,不僅是對三江傳統的致敬,更是對家鄉和生活的深切熱愛。
作為三江鎮的一大文化亮點,早酒文化街已成為南昌游客的熱門目的地。
文化活動助推鄉村游熱潮
記者在現場看到,“村晚”熱鬧非凡。節目內容豐富,舞台上,舞蹈、戲曲、歌曲輪番上演,每個節目都充滿著鄉土氣息。台下的觀眾跟著節奏拍手,歡笑聲此起彼伏。王瑛是來自浙江寧波的游客,第一次來到三江,她就被這裡的熱情深深打動:“我們原本只是來旅游的,沒想到大家這麼熱情,主動邀請我們一起坐,喝酒聊天,感覺特別溫暖。”
南昌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類似‘村晚’的文藝表演,每一兩個月都會有一場,來看的觀眾很多。除了這種較大型文藝表演,‘早酒文化街’還專門設了一個舞台,隨時歡迎游客上台表演。不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大家都願意參與,氣氛特別好。”
文藝表演與早酒文化交相輝映,今年以來,三江鎮的人氣不斷攀升。每逢農歷三、六、九的趕集日,早酒文化街的游客量便超過1萬人次,節假日期間更突破2萬人次。2025年清明假期,三江鎮接待了超過3萬名游客,為當地帶來約150萬元的旅游收入。
每天的集市裡人聲鼎沸,游客和村民們買上一些新鮮的牛肉和蔬菜,到早酒攤加工,再點上一壺米酒,與親朋好友一同品味。熱氣騰騰的米酒和香濃的牛雜湯,展現出溫馨的鄉村畫面。
李路正和父母在“李冬發早酒”的攤位忙碌著,他笑著說:“家裡從小做這行,隨著早酒文化街的興起,生意越來越好。現在看到客人們帶著笑容離開,我就知道自己做對了。”他的生意不僅承載著家人的夢想,也讓三江的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市場復興:交易額增47%,年租金突破100萬元
三江早酒的成功不僅依托於當地獨特的文化特色,還得益於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共同努力。2024年,南昌縣政府投入1500萬元對三江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改造,新增200多個攤位,其中包括25個早酒攤位,進一步豐富了市場的經營品種。三江鎮將傳統市場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商業中心,借助文旅融合和平台建設,吸引了大量游客,成為本地的經濟亮點。
隨著市場環境的優化,三江鎮通過劃行歸市、增設攤位和宣傳欄等措施,提升了市場的整體效率。據了解,新的三江早酒文化街由“有菜市集”投資300余萬元打造,可容納12家早酒攤、10家牛雜攤位和3家糕點、米酒攤位,最多可接待5000余人同時用餐。從環境的翻新升級到功能的開拓轉變,融入三江早酒文化的新潮腔調空間設計,為顧客及商戶帶來了全新體驗。
這些措施使三江農貿市場煥發新生,商戶數量從幾十家增至177家,日均交易額較三年前增長了47%,年租金收入突破100萬元,直接帶動了300多名青年回鄉創業,解決了1000多個就業問題,進一步推動了三江鎮經濟的持續增長。
王輝是從外地回鄉的創業者之一,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家鄉的生意雖然成本低,但比在城市裡賺得還多。我去年12月從武漢來這裡開店,三個月就回本了。”數據顯示,三江農貿市場的擴展帶來了更高的商業回報,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留在家鄉,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享受親情的陪伴。
南昌挹秀三江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和總結道:“三江早酒文化街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市場的活力,‘強村公司+市場化’的模式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
“挹秀三江”成立於2024年8月14日,致力於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鄉村振興,破解村集體經濟“零、散、弱”的難題。該公司通過盤活閑置資源、推動文旅融合和農業產業化,成為三江鎮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被村民們譽為“強村公司”。
該公司自成立以來,依托創新經營模式和市場化運營,成功改造了三江農貿市場,帶動了大量青年返鄉創業,提升了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化與旅游雙輪驅動 經濟發展動力強勁
三江鎮黨委書記劉佩提到,依托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該鎮借助數字技術賦能現代傳播矩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文旅融合的創新動能,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文旅發展新模式。通過打造“‘恰’早酒、趕大集、逛古村”的精品路線,三江鎮成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也為外界了解三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窗口。三江早酒文化的影響力正在快速擴大,逐漸成為江西的文化名片。
不僅如此,三江鎮著力打造三江藝術館,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新的平台,持續不斷引導各類人才成立特色工作室,成為文創產業的一個新高地。
據悉,該鎮后萬古村雖然有蘿卜腌菜博物館、鯉魚塘、十八坡等歷史遺址,但並不為人熟知。得益於三江鎮創新打造“‘恰’早酒、趕大集、逛古村”的全新文旅品牌,后萬古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關注,成為眾多南昌市民休閑游的目的地。
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旅相結合的模式,既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三江早酒不僅僅是地方的餐飲代表,它更承載著濃濃的家鄉情感。每一口米酒的甜美和牛雜的濃香,都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溫暖和獨特魅力。游客們不僅可以品嘗到美食、欣賞到美景,還能感受到這裡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文化和旅游的雙輪驅動,為三江鎮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未來,三江鎮將繼續通過現代化的市場手段,進一步推廣早酒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三江。
專家點評
鄒勇文(江西財經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教授):三江鎮以“早酒文化”為支點撬動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成功實現鄉土資源價值躍升,形成“三江現象”。其精髓在於:一方面通過早酒文化街等載體再造空間,將市井煙火氣重構為沉浸式體驗,將地域飲食習俗升維為文化IP,“‘恰’早酒、趕大集、逛古村”的消費鏈激活了鄉村文旅吸引力,推動文化基因向產業動能轉化,實現“小傳統”對接“大市場”。另一方面引入市場化機制,借力專業運營機構與農貿市場改造盤活閑置資源,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增長良性互動,為鄉村文旅與鄉鎮消費注入新動能。未來,隨著客流增長與品牌初顯,三江鎮需立足市井本底,強化文化內核,持續打造高辨識度IP,通過縱向延伸產業鏈與橫向拓展“早酒+”生態圈,將三江早酒打造為驅動全域振興的可持續引擎,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共生發展。
記者手記
找准特色 順勢而為
初到南昌縣三江鎮採訪,記者驚異於早酒文化街的人聲鼎沸。這個偏僻的鄉鎮農貿市場,緣何人氣這麼高?
三江鎮早酒市集始於明朝,已延續幾百年,如今,三江鎮只是把基礎設施建好,再加入美食、古村等元素,在宣傳上幾乎沒有費力,早酒文化街就一炮而紅。從去年底建成開張以來,人氣一直居高不下。該鎮一名工作人員甚至與記者開玩笑:“不要再宣傳了,已‘人滿為患’!”
圍棋上講究順勢而為,也就是不要刻意追求直接的攻擊或防守,而是要根據棋盤上的形勢和趨勢做出最佳選擇。再想想三江鎮早酒文化街的成功密碼,其實無他,找准特色,順勢而為而已。 (黃健恆 記者 邱 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