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聚焦群眾期待 夯實幸福根基

石城以民生溫度標注發展高度

2025年08月08日08:0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西城體育館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新公交客運站即將投入使用,369戶拆遷戶搖號分房,20余條斷頭路順利打通,30余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

  從場館拔地而起、道路縱橫交錯,到住房煥然一新、服務精准暖心,石城一個個民生成果落地生根。近年來,石城縣始終將“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城市發展全過程,以實打實的民生項目、暖人心的惠民舉措,持續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在贛南大地上書寫著“民生答卷”。

  重大民生工程是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支撐。近年來,石城縣聚焦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打造惠及全民的民生亮點。

  在西城體育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們正搶抓工期安裝鋼結構屋面與外牆粉刷。這座佔地面積205畝的綜合性體育場館群,涵蓋體育館、游泳館、綜合館等設施,既能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文藝演出,又能滿足群眾日常體育鍛煉需求。“以后在家門口就能看演唱會、打比賽了!”周邊居民的期待,道出了項目的民生溫度。眼下,相關部門通過倒排工期、嚴抓質量,確保這座城市新地標早日成為群眾的“文體樂園”。

  交通出行是民生“頭等大事”。即將投入使用的新公交客運站,與石城東火車站形成“無縫換乘”體系,實現鐵路與公路高效銜接。旅客出火車站即可轉乘公交,城市交通“微循環”與對外“大動脈”高效銜接,不僅優化了城市交通格局,更讓群眾出行“少跑腿、更舒心”,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能。

  這兩個項目是當地政府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民生工程,將成為石城新的地理坐標,打開城市發展的新局面,為石城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民生工作既要“頂天”謀劃,更要“立地”落實。近日,石城縣興隆返遷安置房最后一批次選房工作圓滿結束,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小區內綠化郁郁蔥蔥,健身設施一應俱全。“我接到通知今天來選房,現場工作流程順暢,也非常公開透明,我選到了自己喜歡的房子,周邊的配套也很完善,學校、體育館就在家門口,出行非常方便,期待能盡快住進新居。”返遷房安置戶王女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為了讓返遷安置居民早日住上安心房,該縣從規劃設計到工程施工,嚴格把關每一個環節。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配套建設了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讓居民實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轉變。

  斷頭路是城市交通的“梗阻”,更是群眾的“心頭堵”。欄皋路就是其中一條,也影響著居民劉女士的生活:“去菜市場直線距離幾百米,卻要繞兩公裡。”針對這一痛點,石城縣成立專項工作組,啃下征遷、資金等“硬骨頭”,2024年以來,已打通溫革路、鬆山路等8條斷頭路,在建4條,擬建3條,總投資1.6億余元。如今,寬敞平坦的道路上車流順暢,“幾分鐘到菜市場”成了劉女士的日常,打通的是斷頭路,架起的是連心橋。

  在第一養老石城護理院,老人們悠閑地在院子裡晒太陽、聊天,屋內,康復理療室、棋牌室、書畫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工作人員正耐心地為謝桃秀奶奶提供服務。“這裡環境好,服務周到,每天和老朋友們一起生活,很開心。”94歲的謝奶奶說道。

  為讓老年人安享晚年,近年來,石城縣積極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推進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為老年人打造溫馨港灣,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目前,該縣已建成141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9家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全方位服務。

  石城縣始終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大事”,尤其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用精細化服務傳遞民生溫度。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新路徑,將老校園改造成幸福院,盤活閑置資源,加速推進關愛“一老一小”的民生事業,進一步提升“一老一小”尤其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水平。利用騰退的閑置校舍,先后改建豐山鄉福村村、小鬆鎮聳崗村、琴江鎮湖下村、大由鄉王沙村、屏山鎮長溪村、橫江鎮小姑村等6家“一老一小幸福院”。開設了幸福食堂、健身場、國學館、手工坊、兒童樂園、童伴之家、四點半課堂和室外未成年人教育實踐基地等,提供日間照護、護理陪伴、助餐配餐、文化娛樂、心理疏導、課業輔導等綜合性、多元化關愛服務。

  從重大工程到“關鍵小事”,從物質保障到精神關懷,石城縣始終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這幅承載著民生溫度的畫卷正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徐徐展開。(全媒體記者鄢朝暉 通訊員溫京燕)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