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上饒分行:金融活水澆灌振興路

在武夷山北麓的青山翠谷間,上饒市廣信區五府山鎮毛樓村靜靜坐落,一條上禹公路穿村而過,連接著贛閩兩地。這裡林海茫茫,毛竹搖曳,良田點綴,但曾經的毛樓,守著“金山銀山”,卻難覓富足之路。
2021年7月,中國農業銀行上饒分行駐村工作隊踏上了這片土地,四年光陰,他們用腳步丈量75平方公裡的山山水水,用金融的“活水”澆灌希望的田野,帶領毛樓村蹚出了一條“一米、一茶、一民宿”融合發展的振興新路。
筑牢根基:讓黨旗在振興一線飄揚
“村子要強,支部先強。”工作隊深知,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定盤星”。
他們把建強村黨組織作為頭等大事,協助村支書當好“領頭雁”,手把手提升“兩委”班子的能力﹔走家串戶,談心談話,物色培養后備力量,為村班子注入新鮮血液。
定期組織的學習、規范的“三會一課”,讓黨員們的心更齊了,勁更足了。
黨員“責任田”的劃分,把責任扛在肩上:網格裡,黨員們帶頭幫扶產業、整治環境、調解矛盾、應急響應,培育了6位致富“領頭羊”,解決了58件急難愁盼。
文化“塑魂”工程同步推進,送文化下鄉,挖掘本土故事,“黨建強基、文化潤心”的雙輪驅動,讓毛樓村的治理煥發新活力,文明新風浸潤心田。
守住底線:不讓一個鄉親掉隊
工作用“鐵腳板”織密防返貧監測網。800多份政策“明白紙”送到家家戶戶,二維碼一掃,申報流程、幫扶措施清清楚楚,讓政策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每月雷打不動的入戶走訪或電話追蹤,緊盯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的產業、就業和收入變化,動態清零風險。他們積極奔走,對接落實了18個公益性崗位﹔每年春節前后,忙著幫困難群眾找崗位、促返崗,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脫貧鄉親端穩“飯碗”。
暴雨天、寒冬裡,他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預警戶家中,查看房屋是否安全,飲水是否保障,用細致入微的關懷,兜牢了民生底線,累計走訪電詢800余戶,確保風險排查不漏一戶一人。
金融活水:潤澤鄉村產業沃土
作為農行人,工作隊最有力的“武器”便是金融。他們深知,資金是產業發展的血脈。四年間,他們將農行的“惠農e貸”系列產品,精准滴灌到毛樓村的田間地頭、茶山民宿,有效破解了鄉親們“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頭雁領航:看到村支書有想法、肯干事,工作隊將其納入“致富帶頭人白名單”,量身定制“頭雁領航貸”,310萬元信用授信及時到位,點燃了產業引領的“火種”。
糧安基石:聚焦飯碗裡的安全,“糧農e貸”為家庭農場、種糧大戶送去970萬元“及時雨”,守護著700畝良田的豐收希望。
鄉旅添翼:瞄准蓬勃發展的民宿經濟,“鄉旅e貸”應運而生,800萬元資金支持32家民宿改造升級,讓老宅煥新顏,助力農文旅深度融合。
累計提供2080萬元的信貸支持,惠及95戶鄉親,脫貧戶獲貸率達到100%。這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滋養著毛樓的產業之樹日益繁茂。
特色產業:擦亮毛樓“三張名片”
毛樓的振興密碼,在於找准了特色。工作隊深入調研,立足資源稟賦,精心打造了“一米、一茶、一民宿”三張閃亮的產業名片。
“毛樓玉珠”米香飄四方。毛樓的好米,曾因“養在深閨”而價廉。工作隊請來專家指導選種種植,品質再提升。一個充滿詩意的品牌——“毛樓玉珠”誕生了,配上精心設計的包裝,綠色生態的賣點直擊人心。農行的網點、社區展銷、電商平台推廣……線上線下齊發力,“毛樓玉珠”身價倍增,年銷售額突破20萬元,成為村民增收的“金珠子”。
民宿集群點亮“詩與遠方”:背靠武夷山的絕佳生態,是發展民宿的天然優勢。工作隊以廣信旅投的“南籬之兮”和村辦的“紅房子”民宿為龍頭,示范帶動。積極聯系農行金融支持,簡化流程,降低成本。四年間,50余家由閑置農房改造的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年均接待游客超萬人次,戶均增收3萬元。
昔日的寂靜山村,如今成為游客尋覓的“世外桃源”。
融合共進:奏響產業興旺交響曲
“一米、一茶、一民宿”不是孤立的音符,而是融合共生的交響樂章。大米產業鏈條延伸,帶動種植加工銷售﹔茶產業與旅游牽手,游客品茶觀光樂在其中﹔民宿集群則引爆了餐飲、購物等配套服務。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產生了“1+1+1>3”的效應:
累計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吸引40多名游子返鄉創業。
靈活設置的崗位,讓留守婦女、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每年近9000元,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產業的興旺,直接帶動村民“錢袋子”鼓起來,村級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大關。村容村貌也隨之蝶變,公共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美麗蝶變: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
振興路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作隊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比翼齊飛:
“淨水綠岸”工程讓3公裡河道重現清澈,新建的2處生態濕地宛如綠肺。8座垃圾分類亭、425戶改廁和4座衛生公廁的普及,讓村庄告別“臟亂差”。
新農村點建設如火如荼,新建的攔水壩映著翠色,千米休閑步道蜿蜒林間,路燈、健身器材點綴其中,“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生活日常。
毛竹關出省公路和毛樓石孔至金鐘山公路的打通,不僅讓毛竹資源順暢“出山”,更將五府山深度融入武夷山大旅游圈。
曾經信號薄弱的山村,在工作隊協調下新增了4座通信基站,如今信號滿格,聯通山外世界。
幸福回響:山村奏響“共富樂章”
四年的汗水澆灌,結出豐碩的果實。產業興了,環境美了,百姓富了。
曾經的脫貧戶李大姐,如今在民宿裡忙前忙后,臉上洋溢著滿足:“家門口就能掙上錢,老人孩子也能顧上,這日子,真有奔頭!”村民們舒展的笑顏,是毛樓村最美的風景,更是對駐村工作隊四年傾情付出的最好回響。
中國農業銀行上饒分行駐毛樓村工作隊,用黨建“紅心”引領業務“匠心”,以金融“活水”潤澤產業“沃土”,讓毛樓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造福百姓的金山銀山。他們腳踏實地、深耕不輟的幫扶實踐,不僅贏得了連續四年市級考核“好”的最高評價,更被多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報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生動而深刻的“毛樓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