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浸潤紅土地
——贛州市深入推進網絡文明建設

暮色中的贛州城,華燈初上,高樓大廈的數字屏幕上躍動著“你好,贛州”的彈幕。這座承載千年文脈的城市,正以數字時代的嶄新姿態擁抱世界——依托網絡主題宣傳,“網這看 贛出彩”“你好贛州”等網絡話題累計閱讀量破億,《網絡文明公約》觸達網民超千萬人次,“贛南表嫂來學法”普法情景劇的線上線下觀看量達600萬人次……在這片浸潤紅色基因的土地上,一幅網絡文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近年來,贛州將網絡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准推進、高水平實施,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讓網絡空間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文明新風浸潤人心。
文化創新
老區故事煥發“數字新生”
夜幕降臨,瑞金市文廣新旅局局長戴橘子的工作室依然燈火通明。被網友親切稱為“橘子局長”的她,正俯身調試著補光燈,為下一場直播做准備。“點擊量破千萬的《橘子局長在瑞金》系列視頻,離不開大家的辛勤汗水和共同努力。”她笑著展示手機相冊,裡面存著90多條原創視頻的底片,裡面還有拍攝於凌晨三點的葉坪革命舊址群。
在贛州,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客家山歌傳承人陳善寶將《十送紅軍》改編成說唱,登上抖音熱榜﹔自媒體人聚焦“三農”,以治愈系短視頻展現贛南鄉村生活與客家文化,多個作品播放量超2000萬﹔贛州市國投集團策劃的《滄桑衛府裡 迷人煙火氣》短視頻,講述老市場的“前世今生”,勾起無數贛州人的城市記憶,評論區滿是“淚目,想家了”的留言……這些創新實踐印証:當傳統文化插上數字翅膀,老區故事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網絡文明建設注入新動能。近年來,贛州依托社交平台,開展“你好,贛州”網絡短視頻大賽、“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唱游贛州”惠民音樂會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吸引大批自媒體人和網民來贛州打卡創作,推出一批新媒體文化作品,多個活動話題熱度高漲。
同時,贛州還注重打造網絡文化精品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贛南特色的網絡文化產品。如《一個人的長征》《天才小魯班》等作品全網刷屏,《客家音·桑梓情|客家長卷,一覽千年》等作品被中央網信辦評為“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客家文化國際傳播案例在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發布。《贛州的樣子》等一批作品入選江西正能量2003“五個十”網絡精品。這些網絡文化精品力作,不僅展現贛南文化的獨特魅力,也進一步提升了贛州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德治潤心
向上向善守護“精神家園”
從手拉手護送走失幼童的小學生,到十年如一日背著腦癱同學上學的朱金祥﹔從“教科書式救援”的劉民女群體,到苦等丈夫七十載的烈士遺孀……一個個閃耀人性光輝的贛州故事經網絡傳頌,感動億萬網友。“人間真情永遠是網絡頂流!”市民劉銳動情地說。
文明是網絡的底色,德行是時代的回響。贛州深耕網絡文明沃土,滋養向上向善力量。近年來,贛州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的正能量典型,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網絡宣傳,讓好人從身邊走向“雲端”,讓凡人善舉匯聚成磅礡道德力量,構筑起一座溫暖有愛的城市。
2024年,贛州創新舉辦“網這看 贛出彩”網絡盛典,表彰網絡文明建設中的先進典型和網絡達人,激勵廣大網民以榜樣為“光”,爭做中國好網民。“郁孤先森”“麥子玩轉江西”等本土正能量網絡達人脫穎而出,在“紅動贛州”“記錄小康”等活動中沖鋒在前,成為網上正面宣傳的生力軍。征集並“雲”遞《贛州市網絡文明公約》,推動網絡文明規范深入人心。
同時,贛州聯合各地各單位推出“贛州好人館”“‘茅小店’文明實踐直播間”“我為文明代言”“慈善贛州 情暖萬家”“厚德贛州文明有禮”“文明隨手拍”等活動,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向網絡延伸,助力贛州連續三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協同共治
全民參與織密“文明之網”
“網信贛州”微信公眾號發布網絡執法處置數據,這是贛州連續第二年公開通報相關數據,有效發揮網信執法震懾作用。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為加快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贛州開設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台,開展“清朗”“淨網”等專項行動,加強涉網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據統計,2022年以來,贛州累計處置違法違規網站500余家、賬號900余個,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1.4萬余條。
近年來,贛州堅持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網絡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各環節,發揮法律法規對維護良好網絡秩序、樹立文明網絡風尚的保障作用。同時,組織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網絡新媒體從業者等共同參與網絡治理,持續推動贛州網絡文明品牌建設,形成各方參與、齊抓共治的網絡文明建設格局。
在於都縣,一場別開生面的“雲”普法活動正在線上進行。於都縣司法局創新採用“現場+直播+互動”模式,將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有機融合,在線上開展“雲”普法,受到廣大網民的熱烈歡迎。據統計,該活動已推出普法直播75期,受眾達110余萬人次。
近年來,贛州創新開展網絡普法工作,推出“贛南表嫂來學法”等系列品牌活動,並推動網絡普法進社區、進校園,發放宣傳手冊10萬余冊,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哪裡是“最活躍的地帶”,哪裡就要成為“最堅強的陣地”。贛州以全省網絡主播群體黨建工作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創新將黨組織建在網絡主播產業鏈上,推動市縣網絡主播行業黨組織全覆蓋,讓黨旗在流量高地高高飄揚。2024年11月,贛州市新媒體協會成立,成為聯系從業人員的重要橋梁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站在贛南數據湖計算中心的大屏前,躍動的數據流勾勒出數字贛州的未來圖景:全市建成5G基站2.4萬余個、“城市大腦”算力中心,培育13個省級以上“數字鄉村”試點……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可以預見,當革命老區的紅色底蘊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網絡文明之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