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幸福來串門”串起基層治理“連心橋”

“高峰期直播間有1000多人在線觀看,一天就能銷售果蔬兩三千斤。”每天清晨6點半,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岩前村委會大門前的鄉村直播間便熱鬧起來,村民們將剛採摘的辣椒、茄子、豆角等新鮮蔬菜成筐送來,村黨支部書記戴海文正向網友熱情推介當地農產品。高效助農銷售,正是婺源縣推行“幸福來串門”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婺源縣積極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景村”黨建引領,創新打造“幸福來串門”基層治理品牌,探索群眾訴求“收、辦、評、結”閉環工作模式,推動黨員干部主動走進群眾家中,實現民情及時感知、問題高效處置,全力構建有溫度、有力度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該縣以全縣436個村居網格為基礎,建立分級走訪機制:村組干部(網格員)“天天串”、鄉鎮干部“周周串”、縣級領導“月月串”、縣直單位“時時串”、聯戶黨員“事事串”。截至目前,全縣已張貼“幸福來串門”網格連心服務牌5.48萬個,實現97597戶居民黨員干部包戶全覆蓋。
“目前全縣配齊網格長368名、專職網格員436名、兼職網格員2898名,全面實現‘多格合一’。”婺源縣委書記徐樹斌介紹,“自開展‘幸福來串門’以來,全縣黨員干部走村串戶察民情、解難題,累計解決實際問題8400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504起。”
為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婺源縣整合19個部門27條非緊急、非警務類服務熱線,歸並政府網站、政務信箱、微信等平台,融合旅游服務熱線96115,實現與110、119、120等緊急熱線的互聯互通。針對復雜民生訴求,通過“包案+聯動”機制推動解決,並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黨群服務中心、人大代表聯絡站、“黨建+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等平台作用,匯聚多方力量回應群眾關切。
該縣還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協調響應評價機制,明確響應時限,壓實部門責任,推動資源力量向基層精准聚合。此前,城區周邊村民反映用水難問題,縣自來水公司牽頭投入1468.38萬元,實施秋口鎮石門、紫陽鎮裡香坑等14個自然村管網延伸建設,惠及3000多名群眾。“短短幾個月就通了自來水,我們非常滿意。”秋口鎮石門村村民俞旺金說。
婺源縣堅持“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建立“不滿意工單日匯總”制度,開展每日清零行動,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問題徹底解決。截至目前,226個群眾評價的不滿意工單全部辦結,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達99.01%。
“我們將繼續以‘幸福來串門’為抓手,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讓黨員干部串門更勤、民意渠道更暢、服務成效更實,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徐樹斌表示。(詹幫祥、胡志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