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给鹰潭带来“三个新” 今年城区已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鹰潭市委书记郭安接受人民网专访

时雨

2020年05月26日17:12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建成全国首个实现中、低两种速率移动物联网全域覆盖城市;全国最大的移动物联网模组生产基地投产;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鹰潭市,“物联鹰潭”已然成为其发展的闪亮新名片,在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产业发展上实现全国领先。一座以铜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城市,缘何能站上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沿?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鹰潭市委书记郭安在接受人民网专题访谈时进行了解答。

人民网:鹰潭现在可以说是站在了物联网发展的前沿。郭安代表,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政府、企业以及普通老百姓,分别带来了哪些变化吗?

郭安:鹰潭作为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物联网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盆景到风景的华丽转变,树起了“物联鹰潭”、“智联鹰潭”的大旗。

目前,全市已实现4G、5G、NB-IoT和eMTC多张网络协同发展,建成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等44个创新平台,现有物联网企业256家,去年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成功举办了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鹰潭列入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和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鹰潭市物联网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总体看,鹰潭站在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沿,也给我们的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新”。

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新手段。借助多张协同发展的信息网络,大力推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融合运用,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有效打造了一批政府治理的新手段。比如,在政务服务领域,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物联网管理平台、城市产业云平台,汇聚核心数据113.9万条,集成视频资源近1万路,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上线“赣服通”鹰潭分厅,市区两级148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又如,在公共安全治理领域,建成全市视频监控系统,智慧雪亮工程监控点位实现全市城乡社区、村组全覆盖,智慧市场监管网格化覆盖率100%,智慧消防建成市、县两级平台并已实现近百家单位远程监控,智慧交通、智慧护路等一批社会治理智慧应用领跑全省、全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效用。再如,在党建信息化领域,打造了集学习、宣传、教育、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全市基层党建在“一张图”上“全景式”展现,既能展示基层党组织的地理分布、活动信息等,又能实时掌握、及时调度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智慧党建平台党组织覆盖率100%,党员上线使用率98%。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党组织运用智慧党建平台推送信息、报送举措6000余条,推动整改解决问题近千个。我们率先探索建立的“智慧党建”领域地方标准也已列入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为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效能。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数字化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带动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加速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企业实现了降本提效,加快了技术产品创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比如,铜产业是鹰潭的传统支柱产业,一直以来粗加工型企业居多,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铜产业+物联网”行动,打造铜工业物联网全国样板,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已有13家铜企业37个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应用智能化装备435台。2019年全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752亿元,铜精深加工比重升至47%,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铜企业营业成本率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利润率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又如,三川智慧公司,是鹰潭本土一家生产机械水表、智能水表等产品的民营上市企业,其生产的NB-IoT智能水表,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大中城市规模化商用,2019年智能水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成为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产商。再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相继建成数据中心、生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中心、计量控制中心,实现了生产、安全、环保、工艺、质量的信息实时汇聚传递,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控能力,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20%,运营成本降低了20%,产品不良率降低了10%以上。

为群众生活带来了新体验。结合03专项试点示范,积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广泛开展智慧路灯、水表、停车等示范应用。全市智能水表安装率超过95%,管网漏水率降低9个百分点,年节约用水250万吨;智慧路灯安装率超90%,节能率达30%以上;在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消防等方面也积极探索,鹰潭成为移动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广面最广的城市之一。同时,我们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发展,搭建市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平台,有效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人民网:面向未来,要实现全国物联网产业的“鹰潭雄心”,您觉得还要在哪些方面添把火,加把劲儿?

郭安:物联网产业是一项引领性的新业态,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当然竞争也十分激烈。面向未来,鹰潭将把握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将其作为推动鹰潭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以03专项试点示范为牵引,以“提升行业引领能力”为主攻方向,聚力在创新上抓突破、在产业上抓提升、在智慧应用推广上抓实效,加快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军优势,使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真正具备行业引领能力。

做实平台,提升平台支撑能力。重点在“牌子、路子、底子”上做好文章。用好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的牌子,已启动升级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工作,将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走好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路子,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加快北航研究院鹰潭分院、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江西铜产业大数据平台等建设,畅通政产学研用合作通道,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更强的创新支撑。建好智慧科创小镇的底子,将其作为我市建设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新的“引爆点”和“新地标”,打造成城市大脑中枢和物联网产业办公、研发、成果展示聚集地。

做大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实力。重点在“引、转、强”上做好文章。做好“引”字文章,发挥好试点示范基地的品牌效应,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今年再引进物联网企业100家。做好“转”字文章,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以大力实施“铜产业+物联网”行动为主抓手,加快推进“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建设,争取今年铜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达30%,铜加工成本降低10%,铜精深加工比重达50%。做好“强”字文章,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加速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效应,力争明年铜产业和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5500亿元和1000亿元。

做深应用,提升示范应用效应。重点在“精、细、广”上做好文章。“精”,就是围绕智慧水务、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等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进一步做出标准和品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应用。“细”,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和实际需求为目标,围绕数字化、全域化、便民化,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雪亮工程”等智慧应用,深入运用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同时加快打造“掌上政府”,着力建设“移动之城、智慧之城、数字之城”。“广”,就是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试点一批”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智慧水务、智慧净水器、智慧旅游等物联网项目全域一体化应用,并复制推广到市域以外,积极抢占市场先机,牵引带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人民网:鹰潭是“世界铜都”,如何依托物联网新技术手段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郭安:抓住数字化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疫情下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创新驱动,用新技术、新理念补齐短板、厚植新发展优势布局长远之举。

近年来,鹰潭市全产业链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移动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发展“四个领先”的“新路子”,同时依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铜产业转型升级。

鹰潭市移动物联网覆盖密度和质量全国领先,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94.84%,是江西省首个“物超人”城市,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达400亿元。鹰潭还是全国铜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通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打造“世界铜都”,铜精深加工比重达47%,加速推动铜产业由粗到精、由量到质、由大到强升级发展。

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要新路走快、老路走新,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化危为机,夯实竞争优势。

鹰潭今年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打造“物联鹰潭”,建成1000个以上5G基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力争全年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同时,全力稳住铜产业发展,深化铜企业信息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将铜精深加工占比提高至50%,力争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00亿元,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