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新干县,应急救援队正在沂江乡大洲村转移受困群众。李福孙摄(影像中国)
13日,湖北荆州市董场小学安置点,预分洪区转移出来的群众正在就餐。黄志刚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6月以来,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一带遭遇强降雨。强降雨导致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着群众安全。及时转移,是保障人员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转移避险时,预测预报、预警通知、群众动员、路线安排、食宿保障等工作,都需要提前做细做实。
6月底的一天,湖南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暴雨如注。吃过午饭,村民陈金兰把厨房收拾好,镇党委书记覃浩和村支书许波急匆匆来到家里,劝他们一家转移到老村部去住。“这几天会一直下雨,监测系统刚刚预警,雷家山有山体滑坡风险。”干部们反复强调。
十天后的一个下午,潘坪村发生了山体滑坡。幸亏,陈金兰和家人提前被转移到了老村部。
及时转移,是保障人员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山洪灾害是洪涝灾害中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转移是保障人员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准确预测预报,能为转移赢得时间。目前,水利部组成专班滚动分析预测,及时将预报结果通知相关地区,为防御决策提供支撑;及时向应急部门提供预测预报成果,提请做好抢险救援等工作。
据石门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健介绍,石门县要求,危险区内的居民为需要转移的人员。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去年汛期,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巡查时发现了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37.95万元资金,在此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今年6月24日中午,预警系统发现该隐患点监测数据异常,向当地发布橙色预警,预报近日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大。当天,不光是陈金兰一家,位于危险区的6户20人都被紧急转移出来。
7月6日14时11分,监测系统发布第三次橙色预警。当天16时55分,雷家山发生山体滑坡。“幸运的是,这次滑坡中,所有人员成功避险。”覃浩说。
加强公众预警,要“测得到、发得出、全覆盖”
“有了洪涝灾害信息,关键要通知到人,不留死角。”王章立说。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是可能被忽略的人群,为了消除隐患点,水利部今年加强与工信部协作,依托三大运营商开展面向公众的预警信息服务。概括来说,就是前期要“测得到、发得出、全覆盖”。
另外,在农村地区,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电力、通信中断的,山洪灾害防治县、乡、村配备不仅要配置预警广播等,还要有喇叭、锣鼓等,以备不时之需。
7月12日19时40分,江西永修县三角联圩发生决口。永修县立即成立三角乡抢险救灾指挥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转移安置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要务。当日20时,三角乡里岗村村主任彭堂根接到乡政府打来的电话,要求紧急转移所有群众,特别是把“孤寡病残弱”人员,先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圩堤上去。
彭堂根立即组织4名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动员转移。从12日20时到13日4时,在彭堂根和几名村干部奔走下,该村300多户1600多人全部安全转移。
转移时要“方向对、跑得快、住得稳”
一线防汛干部反映,有的群众不愿折腾,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有的群众转移后,因不放心房屋、财物等,再次折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章立建议,一方面,基层部门可制作警示牌、宣传栏、转移指示牌、明白卡等,提高群众避灾意识;提前制定预案,组织群众演练,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提前安排好转移路线,规划好学校、宾馆、体育场等安置点,保障饮用水、食物、住宿等供应,让群众放心转移。实施转移后,相关部门可在重要路口设置人员看守,防止有群众再次返回。
王章立说,转移群众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动员群众、路线安排、食宿保障等,都需要提前做细做实,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也就是说,转移时要“方向对、跑得快、住得稳”。
如何让群众在转移之后得到妥善安置?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安置工作要按照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物资、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等标准,加强协同配合,规范安置点管理。同时,应急部门做好物资保障,卫生健康部门要设立医疗服务站、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安置点治安工作,食品监督部门要对安置点及周边食品安全实行检查监督。7月11日,为应对近日来连续不断的汛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紧急出台《安徽省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和基本生活》的通告,对汛情期间的集中地安置点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统计,截至7月13日15时,入梅以来,湖北各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2万余人次。通过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全力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综合本报记者王浩、王云娜、朱磊、王 丹、徐靖、范昊天报道)
■链接
防汛避险措施
(一)关注天气,收听预报
雨季和汛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听天气预报;远距离外出或旅游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制定出行计划。强降雨天气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易发区,防止意外发生。
(二)涉水过河,三思后行
降雨天气中驾驶交通工具或者步行,要尽量避开傍山、临河的道路。如果遇到低洼路段积水或发现洪水漫桥时,不可盲目通过,应停车观察积水深度和桥梁状况,再三确定安全时方可通过。最稳妥的方式是绕行或返回。
(三)冷静应对,寻求救援
突遇山洪,要沉着应对,观察周围地形,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转移,等待洪水消退后再寻路返回。
如果被洪水围困,可向政府或救援机构求援。如无通信条件,可制造烟火或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等,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不幸落入洪水中,尽量抓住树干等固定物或能漂浮的物体找机会逃生或等候救援。发现有人落水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或向有救援能力的机构和人员求助。
(本报记者 王 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