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开区:小乡村因地制宜 走出农业产业发展特色路

2020年08月14日11:42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人民网赣州8月14日电 近年来,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范塘村通过引进蔬菜种植企业释放土地价值,改善了土地撂荒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彻底摘掉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因地施策 找准发展路子

范塘村位于南康区、经开区、蓉江新区三区交界地带,距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驻地6.3公里,距潭口圩镇7公里。该村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带,有狭长连片耕地面积1213亩,雨水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充足。

2016年3月,范塘村整建制划入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从一个偏远乡村转变为工业规划地域。在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党委的领导下,范塘村党支部经广泛调研走访,发现经开区还未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赣州市农业产业又主要集中在赣县、于都等地,但经开区扶持大棚蔬菜基地力度较大,在此基础上,范塘村党支部从村情民意入手,主动作为,打破“等靠要”的思维定式,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依托自然优势,引进蔬菜种植企业,发展大规模农业产业种植基地,打造经开区面积最大的连片蔬菜种植基地,为村集体经济提供长期“造血”来源。

范塘村通过引进蔬菜种植企业方式释放土地价值,改善了土地撂荒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彻底摘掉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因业施策 搭好发展梯子

范塘村发展的路子找准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影响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短租无效益、长租无资金”也成为大部分农业主不敢投资、不愿投资的主要根源。

初步估算,范塘村若搭建1000余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前期固定投资就需要3000余万元,加上后期维护、流动资金、人员工资等支出至少需要5000余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俨然成为范塘村发展农业产业首先需要突破的瓶颈。范塘村秉着化整为零的理念,将1200余亩耕地面积分割为多个小地块,以此减少资金投入。

2017年,范塘村党支部积极挖掘本地资源,引进由致富带头人合伙组建的晶亮蔬菜种植基地,预计投资1380万元,为缓解资金压力,让农业主尝到“甜头”,继续扩大生产,范塘村党支部主动为其申请大棚建设补助500余万元及银行贷款480万元,解决了投入资金的70%,极大增强了农业主的投资欲望。在前期成功的经验下,引来多个大型农业产业发展企业的目光,2018年范塘村又引进浙江温州浙赣蔬菜基地合作社,投资1000余万元。

直至目前,范塘村已引进晶亮、浙赣两家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包含正在扩增的150亩)。

因企施策 打破发展瓶颈

农业产业引进来了,既有规模,又有体量,如何依托农业产业平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破农业产业带动致富弱等问题成为范塘村发展的又一难点。

范塘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以释放土地价值、搭建就业扶贫车间、增加农产品附加产值等方式增收村集体经济收益。“6+1”土地收益模式释放土地价值。既按照700元/亩的土地单价流转给农业产业企业,以6:1的比例补助于土地村民及村委会,2019年范塘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2.88万元集体增量,2020年预计可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9.5万元。

依托产业扶持政策,搭建扶贫车间。考虑农业产业打包、生产、转运等环节,范塘村建成了占地面积500㎡的扶贫车间,租赁给蔬菜基地用于加工、包装,每年范塘村可从扶贫车间中获得4.2万元的集体收益。

建立果蔬深加工基地,增加农产品附加产值。正在推进占地面积20亩的果蔬深加工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土地平整等工作,建成后给范塘村带来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也将解决至少3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时雨、谭君)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