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江西省共青城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159户4360人,其中1062户4186人达标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十二五”和“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两个翻番”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指数达96.09%。近年来,共青城市发挥党建引领力、强化社会聚合力、筑牢产业支撑力,积极探索“3+”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了“共青城经验”、贡献了“共青城力量”。
党建引领 脱贫路上激发“新动力”
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离不开驻村干部的帮扶,也离不开党建引领作用。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城市大力实施“市领导挂点帮扶、帮扶单位定点帮扶、乡镇和十大牵头部门一线帮扶、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驻点帮扶、结对帮扶干部入户帮扶”的帮扶机制,选派4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1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实行结队帮扶。
当前,共青城市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市”为契机,将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户、共产党员示范村(社区)、共产党员示范乡镇(街道)等7个创建工程同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扶贫一线涌现出了一批农村示范性基层党组织、优秀扶贫干部,他们以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凝聚乡贤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一批贫困户摘帽脱贫、走上致富路、成为致富带头人。同时,共青城市建立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公司“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和“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一领办三参与”多样化合作经营模式,38个村建立村集体运营公司,培育具有扶贫带动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28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6人,60%的合作社由村级党组织、党员领办,5个“十三五”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乡贤示范 致富路上飞来“领头雁”
共青城市金湖乡黄桥村乡建立了“乡贤+乡挂点干部+村帮扶干部+挂点单位帮扶干部”的“四个一”帮扶机制,乡贤们发挥亲缘、地缘、人缘等优势,帮助家乡招商引资,助力家乡乡村振兴。今年,黄桥村引入当地能人投资1000万元建设生态农庄,带动农户就业100余人,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共青城市非常重视乡贤作用,积极凝聚乡贤力量,引导和鼓励乡贤通过资金资助、安排就业、结对帮扶等形式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一批贫困户在乡贤的帮助下顺利脱贫。目前,共青城市乡贤成为脱贫攻坚工作重要帮手。这些乡贤们各有优势、各有所长,是脱贫攻坚路上一股“爱心暖流”,更是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群“领头雁”。乡贤积极探索家乡发展新路径,动员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通过电商平台等载体,以预售产品、寻求产业帮扶等方法助力脱贫攻坚。共青源扶贫产业基地发起扶贫众筹项目“共青源板鸭”,参加全国红十字系统举办的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先后荣获全国第33名、江西省第6名的好成绩。
创新模式 小康路上稳固“致富源”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广大群众的致富之源。近年来,共青城市立足市情强产业,积极探索“政府+市场”“农业+高校”“线上+线下”的“3+”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扶贫产业集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消费扶贫,建成了九江市首家消费扶贫生活馆,从而贯通产业发展布局、生产、销售“筋脉”,筑牢产业支撑力。
共青城市出台了系列支持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群众利用自留地、荒山荒地等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依托现有葛根、黄精两大种植基地签订技术指导和包销协议,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种植中草药的后顾之忧。此外,共青城市利用当地科教城高校资源优势,主动对接科教城9所独立院校和职业院校,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和消费力优势,打造了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
目前,共青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千亩,197名贫困群众种植葛根400余亩,每亩预计增收2000元至3000元,政府免费提供葛根苗和技术服务,葛根种植合作社按照不低于每公斤3元保底价收购。共青城市打造的消费扶贫生活馆,鼓励带贫益贫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将滞销扶贫农产品统一由消费扶贫生活馆销售,引导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采购扶贫农产品,拓宽了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
数据来源:共青城市扶贫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