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8月起楼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将被罚款——

法规施行迫近 安全隐患堪忧

2021年07月15日07:38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编者按

  楼内停放电动自行车要罚款啦!

  将于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提到: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等地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对拒不改正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人,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最高可处以1000元罚款。

  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拥有自行车不可比的快捷和机动车不可比的灵动,成为现今众多人喜爱的代步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在给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不少烦恼,甚至伤害。新法规实施临近,连日来,南昌部分群众反映,他们那里的电动自行车依然乱停放,充电任性充,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对居民反映和投诉的这些经营场所、老旧小区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等问题进行暗访。借此,希望引起地方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案例警示

  电动自行车楼道口

  充电引发火灾

  5月3日凌晨3时40分许,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天宁小区发生一起火灾,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将旁边的电动自行车引燃并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物业工作人员发现后,先行用灭火器扑救,控制了火势,随后赶到的消防员将大火扑灭。幸运的是,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14日,记者来到天宁小区,在小区的1栋1单元门口看到,墙壁一片漆黑,火灾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辨。目击者宗女士介绍,事发凌晨,大家都在沉睡中。“当时被一股浓烟呛醒,就往外逃生。大火将楼道口吞噬,只好返回,等待消防员救援。”宗女士回忆。小区物业经理吴女士告诉记者,天宁小区是还建房,居住人员相对较杂。“大火还差点殃及旁边的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满满一箱油,万一引燃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据南昌市湾里消防救援大队相关人士介绍,经过消防员扑救,大火很快被扑灭,火灾造成3辆电动自行车烧得仅剩车架。而引发火灾的原因,就是小区业主楼上飞线充电导致。 (记者邹晓华)

  商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难

  广场南路地处南昌市老城区中心位置,集中分布着老旧小区、餐饮商户、电子市场等,人员密集,空间狭窄。7月13日,记者暗访该区域,发现这里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私接电线充电等问题。

  10时,记者走进位于广场南路128号的长运宿舍,里面只有一条宽约4米的道路,两侧交错分布着居民楼和小餐馆。其中1单元楼道内停着两辆电动自行车,单元门口一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电线则是从一楼居民窗台中拉出。在3单元楼道内,同样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墙上还挂着一个插座。记者抬头望去,7层高的楼房外墙吊了许多充电线,有一条是从6楼窗台拉下来的。

  “这里没有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自己楼下,你随便停。”长运宿舍内的一家餐馆工作人员说,小区里居民从房内拉电线出来充电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管,“要是担心别人说,充电的时候可以拿东西遮住。”

  对此,长运社区干部熊春根表示,该社区共有1000多户,没有场地集中停放电动自行车。“私接电线问题的确存在,我们也经常宣传和巡查,遇见了充电的就会拔掉插头。”

  与长运宿舍相隔不远的是长运电子大市场。11时,记者走进市场内部看到,这里商户密集,许多电动自行车在过道上随意停放,一些商户从店里接出电线充电。而在市场东门区域,一个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却很空。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车棚可以容纳100多辆车,一辆车包月停放60元,一天5元。“过道上很多是商户的电动自行车,他们停在店门口更省钱。”

  长运商城分公司办公室一名负责人介绍,长运电子大市场共有上千家商户,属商住混合模式,每天进出的居民、商家和顾客非常多。“电动自行车是多数商家进货时选择的交通工具,流动性大,他们很多时候会临时停放在店铺门口。我们也规划了一些停车位,但有的商户和顾客就要强行把车停进市场,双方为此还发生过口角。”

  对于私接电线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市场巡查人员如果看到了会立即拔掉,并对商户进行断电处罚。“总体而言,市场上电动自行车数量多、流动快,要想全部集中、规范停车充电,这很困难。”

  记者感言:有关部门还须更尽责

  作为南昌老牌专业市场,长运电子大市场及其周边一直以来都是人流密集区域,做好这片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就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明明有停车棚和指定位置,商户和顾客却不愿用,这样的矛盾恐怕需要相关部门好好深思。除了把“锅”甩给商户和顾客,市场管理方、政府监管部门是否在普法宣传上尽到力了?是否在管理办法上有创新?(记者 陈 璋 实习生 徐玉婷)

  出租屋包月可停放车辆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永人村。这是典型的城中村,出租房很多。一进入村子,记者看到房屋的巷道边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并挤占过道,行人进出困难。一栋房屋门口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有“电动自行车包月停放”字样。房东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可以停在院子里面,也可以停在房屋里面,包月停放、包充电,70元一辆。记者问,如果停两辆电动自行车是否有优惠?房东回答:“停放两辆车,只能少10元,每月收60元。”记者又问,电动自行车如何充电。房东表示,院子里可以充电,房间里面也能充电。“我会帮电动自行车充好电,你只管交钱就可以。”记者看到,里面有两间房专供电动自行车停放,并装有一排插座,而房东就住在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房间隔壁。记者环顾房屋内外,没有看到任何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

  随后,记者来到永人村另外一栋出租屋。只见房屋院子的角落里停放了几辆电动自行车,旁边还有一个液化气罐。在该栋房屋的二楼,记者遇到了女房东。记者询问,如果租她的房子,电动自行车怎么充电?女房东称,可以直接从楼上飞线下来,也可以将电动自行车推到她房间里去充电,一个月收50元钱。

  记者在永人村走了一圈,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会引发安全事故进行任何提醒或警示。

  记者感言:切莫心存侥幸

  永人村有人出租房屋专供电动自行车停放,并提供充电、看管等一条龙服务。此类包月停车场所既无证经营,又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事故往往出在麻痹,奉劝大家不要心存侥幸! (记者 邹晓华 )

  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充电

  7月10日,有居民向本报反映,地处南昌市师大南路附近的里路谢村、里路徐村、里路新魏村和半边街片区,居民私自拉线充电,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

  记者来到里路谢村暗访时发现,这里巷道逼仄,各种通信、网络、数字电视线缆密集交错。电动自行车基本都停放在楼梯口或楼体墙根,接线板从自家阳台拉下,固定或垂在楼梯口,飞线充电现象随处可见。有人为了防止电动自行车被盗,甚至将车辆推上楼或入户进行充电。

  在里路徐村、里路新魏村和顺外半边街暗访,记者同样看到,这里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与乱停乱放现象非常普遍。

  村民熊先生告诉记者,村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时间推移,租住在这里陪读的、做生意的、求职的越来越多,村民在自建的农房上还不断加层,以赚取更多租金。而当地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却没有规划,村民或租户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必须从楼上接线放在一楼充电。

  有村民告诉记者,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一旦发生火灾,那后果不堪设想。

  青山湖区湖坊镇顺外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城中村均属于他们管理的范围,为消除这些安全隐患,目前已经联合辖区民警、湖坊消防中队、湖坊镇综治办,对辖区内私拉电线充电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另外,村里每天安排了小喇叭进村入户巡防和提醒,定期安排宣传人员给村民和租户宣传防火知识和注意事项。同时进门入户对违规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告知违规停放和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危害,以及引发火灾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醒村民和租户要增强火灾防范意识。

  记者感言:维护消防安全没有旁观者

  水火无情,人命关天。城中村因基础设施老旧,加上居住人员密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和私拉电线充电,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这应当成为地方和有关部门的重点防护区。除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每一个村民与租户也应当参与其中。毕竟生命无价,平安才是福,维护消防安全没有旁观者。 (记者 洪怀峰)

  私拉乱接电线图方便

  7月13日18时30分,记者来到南昌市爱国路92号省人民医院居民宿舍内,发现多栋楼的多个单元有住户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更有居民为图省事,私自对一楼电表箱进行改造,拉线接插座。

  记者在12栋看到,有居民从5楼拉电线到一楼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还有的从地下室拉电线接插座,墙体布着各式各样的电线。在每个插座口,都张贴了东湖区豫章街道下正街社区的警示标语:为确保居民生命安全,严禁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否则相关部门会采取强制措施。记者询问一名正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居民:“这样充电安全吗?”她反问道:“碍你什么事?你是社区干部呀?还有那么多拉电线户外充电的怎么不去管?”

  在19栋的单元楼,只见多根电线扭在一起成了麻花,有住户还直接从电表箱拉线安装插座。在现场,记者看到多辆电动自行车横在过道,充电器穿过铁门,接上插座放在铁门旁的灭火器上进行充电。该单元居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因为下雨,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进水后冒烟,幸好路过的居民及时拔下插头,才避免一起安全事故。”

  记者在省人民医院宿舍区走访发现,几乎每一栋楼都有私自拉电线的情况。面对记者采访,居民抱怨,除了拉电之外,找不到合适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地方。对此,下正街社区负责人称,乱接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历史遗留问题,她接手没有多久,也一直在给居民宣讲消防安全知识,可是效果不大。她表示已经和省人民医院办公室负责人协调了,对方承诺会建停车棚和充电桩,但是需要时间。

  记者感言:莫让工作只停留在纸上

  对于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下正街社区确实看到了安全隐患所在,并付诸了行动——对每一个充电插座都贴上了警示标语。然而,居民仍旧我行我素。不能说下正街社区没有做工作,但话说回来,如果只凭一纸提示就能改变居民的某些不安全行为,那也太容易了。(记者 余红举 实习生 淦 甜)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