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父子共护遂川千年鸟道(图)

2021年11月01日07:16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采咽拭子。

采咽拭子。

为鸟环志。

为鸟环志。

为受伤的鹭鸟喂小泥鳅。

为受伤的鹭鸟喂小泥鳅。

细雨中,曾昭明父子捕到一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琉球丘鹬。

细雨中,曾昭明父子捕到一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琉球丘鹬。

10月12日,曾昭明(左)、曾宪财父子将科研环志后的鹭鸟放归大自然。

10月12日,曾昭明(左)、曾宪财父子将科研环志后的鹭鸟放归大自然。

曾宪财在万鸟岭科研网场捕到两只白鹭。

曾宪财在万鸟岭科研网场捕到两只白鹭。

将网捕的鸟挑到鸟类环志站准备科研环志。

将网捕的鸟挑到鸟类环志站准备科研环志。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为鸟类觅食、补充水分和休憩等提供了上佳的场所。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为鸟类觅食、补充水分和休憩等提供了上佳的场所。

雨中,曾昭明父子将环志捕获的鸟小心装入袋中。

雨中,曾昭明父子将环志捕获的鸟小心装入袋中。

全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遂川千年鸟道,其重要隘口位于罗霄山脉之巅终年云雾缭绕的营盘圩乡。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等地的百万余只候鸟,都会集群通过这里,再振翅往南迁飞。

10月25日雨夜19时左右,营盘圩乡桐古村村民曾宪财,与父亲曾昭明及十几名科研人员、志愿者一起忙着科研捕鸟,为鸟类科研环志做准备工作。鸟类环志是世界上用来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以前捕鸟为了温饱,现在捕鸟是为了环保。”10月26日,在万鸟齐飞的营盘圩乡万鸟岭脚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南风面保护区营盘圩鸟类环志站内,曾昭明父子与环志站工作人员一起,为前一天捕获的鸟佩戴鸟环、测量个体数据信息,再把鸟放归大自然。2002年以来,该环志站已对仙八色鸫、池鹭、夜鹭、白鹭等210种、3.8万余只鸟进行环志。

万鸟岭以前叫“打鸟岗”。从小就跟随长辈上山捕鸟的曾昭明回忆:“那时候家里穷,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捕鸟,就如同渔民捕鱼一样普遍。”一直到2002年,一次中外鸟类环志研讨会在营盘圩乡召开后,曾昭明和许多村民才得知,从自己家乡飞过的许多鸟都是珍稀鸟类,他们内心受到了很大震撼。第二天,他和许多村民就上交了打鸟工具,“金盆洗手”不再打鸟了。

从那时起,曾昭明协助开展鸟类科研环志工作、成为一名护鸟志愿者已经近20年。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曾宪财深知科研环志工作的意义。2020年后,随着南风面保护区转隶到省林业局直管,候鸟保护和鸟类科研环志工作进一步加强,曾宪财正式加入鸟类科研环志工作。

青山如黛,绿意盎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现在的桐古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起了民宿、经营起了农家乐,还发展了黄桃、茶叶、中药材、油茶等产业……村民们早就明白了保护鸟类、守护生态同样可以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理,建起了新房,开上了小车……

曾宪财告诉记者:“我爸爸是千年鸟道第一代护鸟人,我是第二代护鸟人,所以有人叫我‘护二代’。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希望我们全村人都成为守护绿水青山、共同富裕的‘富二代’。”(史港泽 记者 梁振堂 李 劼 田 野 摄影报道)

(责编:罗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