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江铜答卷

江铜集团武山铜矿:“三新”之火,点亮未来

2022年01月14日16:30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三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良机。

这三年,江铜集团武山铜矿时不我待,全尾膏体充填站、主井、副井、风井……一批三期扩建工程项目从规划图中跃然而出,火热建设,奏响了三次创业的高歌,成为支撑江铜“三年创新倍增”攻坚行动的强大力量。

这三年,奋发进取,持续创新,绿色发展……一幅幅百舸争流、创新创造画卷在武铜徐徐展开……

三期落地有声

2019年初,江铜“三年创新倍增,我的贡献在哪里”大宣讲、大讨论轰轰烈烈展开。

“加快推进三期扩建是实现量级翻番的进位之路,是助力‘三年创新倍增’的重要途径。”武铜掷地有声。

三年来,全矿上下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全力推进三期扩建工程。

——办好“通行证”。武铜以“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抓住矿业权证下放至省厅办理的有利契机,坚持主动沟通和内部准备两手抓,全力推进-460m以下深部采矿权登记工作。2020年6月,正式获颁深部采矿权许可证,比预期提前一年时间完成。

——下好“先手棋”。武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组织精兵强将,为三期开工打好前仗。2020年1月,三期全尾膏体充填站通过预验收,提前6个月完成建设任务;2020年10月,废石运输隧道贯通并投入使用。同时,完成了安全评价、环境评价、水土保持、节能评估等22项前置程序办理,助推了三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

——耕好“责任田”。武铜按照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定位,在管理思想、理念、机制、方法、模式等方面开拓创新,成立三期扩建工程综合管理部,实施“项目专人负责制、项目经理人制”,强化工程项目全过程管控,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为矿山发展积蓄后劲、增添活力。

——织密“保障网”。严把施工准入关,围绕工程建设节点,建立整体规划,制定详细的施工图和进度表,实行销号式动态管理。根据三期建设控制性工程——主井、副井、风井“三井”施工的工序、进展和季节特点,实施“一井一策”,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安全无事故、进度达目标。

临近隆冬,寒意渐浓,武铜十里矿区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2021年10月,副井实现了首次进尺突破百米;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三期扩建工程控制性工程主、副井掘砌进度双双破400米,达到了年度形象进度目标。

创新赓续不断

如果说规模是矿山的筋骨,那么创新则是矿山的灵魂。

三年来,武铜积极构建创新机制,引进创新人才,拓展创新成果,为矿山高质量发展增势蓄力。

——探索创新机制。打破科研项目“分指标”的传统,解决职能部门“一头热”的现象,从荣誉、奖励、责任等多方面入手,制定项目负责制、悬赏挂牌制、效益分享制、领题受命制等“四制”运行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年来,完成成果转化13项,年新增经济效益约1900万元,实现了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大大增强了矿山核心竞争力。

——聚力培才引智。武铜多措并举,全方位引才引智。近两年来,引进矿山主体专业地、测、采优秀生19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利用科研创新、技术协会、工匠选拔等活动,为技术人员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授牌党员创新工作室2个,命名先进工作(操作)法6个,“技能讲习所”“‘磨心’技能人才培育法”“井巷高铁”等品牌,成为建设人才高地。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建立“双带头人”制度,选聘各工种领军人才5名。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持续扩大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力与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突破关键技术。针对发展瓶颈,开展《武山铜矿低碱度铜硫分离新工艺试验研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选硫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铜回收率达到88%,年新增效益1000万余元;优化创新充填工艺,深推全尾膏体充填,提高充填效率;开展柔性板墙试验,缩短作业时间,提升安全生产等级;开展高效采矿方法试验与研究,大幅提高采场效率,降低开采成本,为三期10000吨/日生产能力提供保障。“江铜版”气动单臂凿岩台车成功问世,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凿岩爆破效率,从本质上减少了安全风险。

绿色引领发展

在武铜,冬天的废石堆场依然绿意盎然。

绿色,是企业发展的底色。武铜坚持环保优先、发展与环保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的环保“三同时”制度,将绿色生态环境建设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发展融为一体。

——制度护绿。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武铜将环保工作作为每年“一号工程”,强调“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经营必须管环保”,将清洁、节能、循环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抓好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的组织实施,并对工作进度进行跟踪督办。

——技术革新。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大对设备设施等产品的更新力度。开放式冷却池改造成闭式冷却塔、北压压缩空气系统余热回收利用、井下排水泵站自动化改造等一系列节能项目深入推进,促进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

——节能减排。推进工业“三废”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建立“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废水排放考核体系,加强扬尘防治“八个百分百”措施落实;着力做好三期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以及尾矿库、酸水塘、码头转运站重点区域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工作,实现全年达标排放、零事故目标。

——建设绿色矿山。致力打造“长江沿岸最美矿山企业”,扎实推进码头货场转运站改造,先后完成废石堆治理、工业场地生态恢复治理等13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复绿面积12.62万平方米,播撒各类草籽4.4吨,种植各类苗灌木7万余株,使得沟壑纵横的废石堆绿草茵茵、繁花盛开,并通过科学规划,建立种类繁多的植物生态群,让自然生态链条得到有效恢复。2019年7月,武铜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巷道正在延伸,“三井”日见雏形。

十里矿区绿意盎然,千米深井如火如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铜已经播下了一粒粒“种子”。

随着新项目、新工艺、新技术的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一个全新的标杆矿山、美丽武铜将指日可待。“三新”之火,正在点亮着武铜的未来。(丁琳、章燕)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