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律动九江

2022年08月07日06:21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3月28日,经国务院批复,九江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城又添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流变——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翻阅历史长卷,九江有着5000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徜徉历史街区,修葺还原的古建筑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眼前:

  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有其一;

  改革开放后成为我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

  街区风貌传统多元,庐山牯岭街百年老别墅风格各异。

  …………

  目前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369处。设有博物馆、纪念馆25家,馆藏文物5145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54件(套),年代跨度久远,品类丰富多样。

  庾亮南路是九江最繁忙的街道之一。2018年,该市实施对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景观整治工程,重点对儒励女中教课楼旧址和办公楼旧址、九江原市委车队等空间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遮挡文物的不协调建筑,同时对庾亮南路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进行整修,让这些古建筑修旧如旧,既重现历史风貌,又焕发新活力。

  现在的庾亮南路,一方面承载了现代城市的梦想,另一方面又像一根丝线,串起了九江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

  内涵——

  一座文化厚重的城市

  九江文化厚重。自古以来,1500余名历史文化名人登临庐山,留下诗词名篇1.6万余首。山水文化与诗词文化、宗教文化与书院文化、杏林文化与孝廉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一列高铁,创造沉浸式旅游体验。去年9月28日,G488/7次列车正式冠名为“庐山号”,从北京西站出发,仅需5个小时就能抵达九江。各节车厢分别以历史名山、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科学名山、建筑名山、宗教名山、旅游名山为主题,近80幅精美照片、近40首经典诗词点缀其中,全方位展示了九江独特风光和历史文化。

  一部《庐山恋》连续放映40多年,凝结着一代人美好的爱情回忆。每当游客走进庐山恋电影院,都会激动不已。如今,《庐山恋》已经成为九江的一张文化名片。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近年来,九江市把打造全省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作为目标,全面实施改革创新战略,举办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深入挖掘九江的国际化元素,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国际交往中讲好九江故事。

  保护——

  一座传承记忆的城市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九江市就开始申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今年3月28日,正式成为全国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城市竞争新格局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担当起传承历史文脉的重任,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进一步彰显九江历史文化特色,促进九江新发展。

  申报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和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正是九江“申名”的决心和力量:

  以立法强制保护。制定发布《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弥补了长期以来地方名城保护立法的不足。

  以规划引领保护。编制《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市域内8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8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美孚洋行旧址等重点保护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完成保护规划。

  以项目支撑保护。主要是对中心城区内4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此外,作为全省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公布并完成中心城区126处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挂牌保护等工作,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

  以宣传深化保护。通过开展主题宣讲培训、拍摄申报专题片、征集老照片、举办历史建筑摄影大赛和“名城九江”书法美术展览等,广泛对九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宣传。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如今,九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增加获得感。(石 峰 记者 刘小荣)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