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做足“笋”文章 带富众乡亲

近日,走进铜鼓县双铜笋业有限公司,只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一包包笋丝封口下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这些笋丝很快会被送往省内外一些城市的商场、酒店。”双铜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亮介绍,“去年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后,公司销量比2021年增长了3倍。”
朱亮是一名“85后”,铜鼓县大塅镇双红村人。双红村是铜鼓县最大的林业村,有4万多亩毛竹林,竹笋资源十分丰富。每逢竹笋破土而出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上山挖竹笋晒笋干。2002年,17岁的朱亮开始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卖笋干。很快,他就发现一个问题:本地产的笋干品质好,但没有包装,销售不便,利润也很有限。
朱亮买来一台真空包装机,生产了50包软包装笋丝,放在县城一家大型超市代销,很快就一售而空。朱亮意识到软包装笋丝有广阔的市场,于是办起了铜鼓县石花尖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生产线,注册了“石花尖”商标,走上了专业生产软包装笋丝的道路。
产品量产了,朱亮和父亲又背上产品,四处找销路。最后,朱亮与湖南长沙一家配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每月供货5000包。朱亮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少村民前来取经,朱亮无偿分享自己的经验,协助这些村民建立笋丝加工作坊。双红村的竹笋深加工企业形成规模后,本村笋干远远不够,每年都要从湖南、福建等地大量购入。
双红村党支部书记廖庆仁介绍,如今双红村有竹笋加工企业13家,年产值近7000万元,吸纳150余名村民在村内企业务工,双红村成了全省乃至全国软包装笋丝生产名村。
如今,朱亮把厂房规模扩大到800平方米,引进一批笋加工设备,新注册“铜古e族”商标。随着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公司年产量达20多万包。朱亮还租下了双铜笋业的厂房,用于扩大再生产。“我的心愿就是做强软包装笋丝产业,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朱亮说。(易永艳 刘舒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