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水面好似一塊碧玉,游人來不及觸碰到她,就能感受到她的溫潤與凝滑﹔這裡上千個大小島嶼,有的如“神龜回首”,有的似“巨象汲水”,有的又像“銅鏡屹立”,擁有千般神態、萬種風情﹔南來北往的水鳥,時而在水面之上翩翩起舞,時而在茂林之間啄枝筑巢,鳥鳴猶如一曲動聽的交響樂。 這處大美之地,便是南城縣洪門湖。
2019年初,南城縣洪門湖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2018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結果,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洪門湖又稱洪門水庫,是江西省第三大型水庫,總庫容量達12億立方米。庫區內島嶼星羅棋布,奇山怪石令人賞心悅目,是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的勝地。水面以下,曾是西漢時期南城縣治所在地——硝石(原名落峭石)古鎮。據考証,東晉南北朝時期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曾游歷於此,留詩《題落峭石》,可惜現隻存半首“朝發飛猿嶠,暮宿落峭石。”
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7984.7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4208.81公頃,主要包括南城縣境內的洪門水庫、黎灘河以及周邊區域。公園內的濕地資源劃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類,以及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庫塘濕地三個濕地型。
濕地之美來自大自然的恩惠,更來自人們的精心呵護。近年來,南城縣切實做好了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全面改善濕地基礎設施條件,積極加強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和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濕地生態文化宣傳和科普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改善和優化了珍稀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確保濕地內野生動植物生存安全,使其種群數量有了一定增長。
這些年,該縣在濕地大力實施“生態養魚、封山育林”工程,洪門水庫水質比以前更好了,水草豐美,魚蝦也多,成為了眾多水鳥的樂園。據了解,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江西省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候鳥棲息地。濕地中心區洪門鎮曹灣村老漁民鄧應龍介紹,每到秋冬之季,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就會有成群的水鳥前來,它們以此地豐富的魚蝦為食,以茂密的樹林為巢,樂不思蜀。(揭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