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所有電子圍欄,引導市民有序停放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智能規范管理共享單車

2020年06月18日07:09  來源:江西日報
 

  全新投放的共享單車整齊停放在電子圍欄內。

  “太方便了!出了地鐵站就可騎上共享單車。”6月15日,南昌市民黃女士欣喜地發現,地鐵大廈站出口處又擺放了一批嶄新的哈啰單車。

  哈啰單車江西分公司負責人李陽向記者介紹,5月下旬,公司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投放了一批共享單車。這批單車經過全新技術升級和車體改造,採用電子鎖替代了傳統的機械鎖,掃碼騎行和鎖車時都有使用和停放區域的顯示。單車不僅更耐用,而且採用新的模式管理,可以規范停車,讓市民進一步養成良好習慣。

  體驗:不到停泊點不能停車

  6月15日上午,記者在紅谷中大道一處共享單車電子圍欄內看到十幾輛哈啰單車整齊地停放著。掃碼打開單車的APP,手機上立即提示“你正在綠色規范停車區內”,並附有“單車規范停車區還車教學指南”。指南中寫著,還車時要提前確認目的地是否有還車P點,確認到達P點后在手機內點擊“我要還車”。

  掃碼開鎖成功后,記者騎車行至翠林路一處未施劃電子圍欄的道路上嘗試鎖車,手機上立即彈出“你尚未到達指定停車點”的信息,並提醒記者去周邊指定點停車。

  順著地圖指引,記者來到世貿路的一處P點,手機才顯示“你已到達P點,可以還車”。最終,記者點擊“關鎖還車”成功,手機自動扣除1.5元騎行費。

  “新的單車最大的特點是取消了機械鎖,改用植入式電子鎖,鑲嵌在車體內部。一方面可以防止人為破壞車鎖,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感應電子圍欄信號,規范市民的停車行為。”李陽介紹,對於還車的問題,根據紅谷灘新區的要求,所有車輛都會依托南昌公交順道公共自行車公司設置的電子圍欄實現“定點停車”,而且“每處電子圍欄裡都布置了若干個藍牙道釘,車輛感應到了才能鎖車。”

  管理:控制總量完善技術

  截至目前,哈啰單車江西分公司已投放了數百輛新款單車。“紅谷灘新區是全國首批投放區域,因為這裡管理更加規范,要求更加嚴格。我們在該區有5000個投放指標,后續還會陸續增加。”李陽說。

  近年來,紅谷灘新區逐漸摸索出一條管理共享單車的好辦法,即採用“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合作方式,推行一個監管平台控總量、一個電子圍欄治亂放、一個騎行APP惠出行、一套准入機制管亂投、一套工作制度保聯動”、一支機動隊伍抓整治的“六個一”管理模式,讓共享單車的管理更加智能和規范。

  控總量,就是在有效評估全區共享單車需求量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各品牌的投放數量。“我們依托南昌公交順道公共自行車公司研發的‘紅谷灘新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平台’,可以實時掌握各企業投放的車輛總數、各個站點具體投放的數量、車輛規范擺放的情況、運維人員工作狀態、共享單車的流向以及租借使用情況等。”紅谷灘新區城管執法局業務科副科長王林對記者說。

  在技術層面,紅谷灘新區利用藍牙道釘電磁感應技術,形成較精准可控電磁波范圍,設立電子圍欄停泊點。“通過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端口對接,市民騎行結束后必須將單車停放在停泊點內,否則無法落鎖並持續計費。”王林介紹,目前全區已建成671個電子圍欄停泊點並投入使用,計劃可停放3.5萬余輛共享單車,從而有效解決亂停亂放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給企業減少運營成本,紅谷灘新區將所有電子圍欄都進行免費開放,共享給單車企業使用,實現了城市管理資源利用最大化。

  管理的規范,一方面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養成了文明用車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全國其他城市的關注。王林告訴記者:“去年開始,來自北京、杭州、深圳等數十個城市的管理部門,紛紛來紅谷灘新區考察學習共享單車管理,一些城市已在推廣區裡的經驗和做法。”

  目前,紅谷灘新區正在加緊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米”的難題,嘗試把電子圍欄劃進社區,增加和優化點位,更好滿足市民騎行需求。(記者 陳 璋 文/圖)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