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樂平市龍口村民的三個“想不到”

2020年06月18日07:12  來源:江西日報
 

  初夏時節,行走在樂平市鸕鹚鄉龍口村,隻見村內亭台小橋流水潺潺、一幢幢小樓錯落有致、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其間,寬闊筆直的主干道將村內與村外聯通。

  “想不到村裡的產業發展得這麼好,想不到出村的路這麼寬,想不到短短幾年村裡變化這麼大。”見到記者,正在村委會辦事的村民方德何一連說了三個“想不到”。龍口村地處樂平市中部,因為基礎薄弱,交通不便,缺乏產業,能人外流,村民信息閉塞,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同時也是省級貧困村。

  窮則思變,貧則不安。隨著精准扶貧的號角吹響,龍口村積極求變,對症開藥,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把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股本,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

  村外的光伏產業扶貧基地裡,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頗為壯觀。這是龍口村以村集體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利用100畝荒山、水塘,與央企中電投合作開發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村外有光伏基地,村內還建設了屋頂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僅靠光伏這一個產業,村裡每年就能收益40余萬元。光伏基地不遠處,佔地260畝的種植業扶貧基地裡,馬家柚、油茶、中藥材、茶葉等作物長勢喜人。鄉黨委書記王志榮告訴記者,這是龍口村盤活村裡閑置山林土地發展的集休閑、旅游、觀光、採摘於一體的農業綜合體,可解決30余名貧困戶和農民就業。扶貧產業不僅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貧困戶帶來了就業崗位和分紅,2017年,龍口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

  脫貧攻堅,不僅要在經濟收入上達到脫貧的要求,良好的村風村貌也很關鍵。

  4月16日上午,龍口村村口鑼鼓喧天,“檢民路”“檢民橋”正式通車,村口一座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老橋也翻修一新,村民們拍手稱贊。龍口村挂點幫扶單位景德鎮市檢察院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羅曉敏對此深有感觸:“剛來村裡時,村內道路坑坑窪窪、房屋破舊不堪、垃圾遍地、進出村子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要想開車進出必須繞道鄰村。”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龍口村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脫貧的基礎保障和鄉村振興的先導工程。拆除破舊房屋、改造旱廁,開挖排水溝,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村內主次干道、文化牆,對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將村裡的水塘改造成水榭涼亭,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龍口小學新教學大樓按期竣工,現代化的教學樓、操場、教室讓這個村裡的小學看上去和城裡的學校沒兩樣。龍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省綠化社區、景德鎮文明村鎮等榮譽接踵而至,隨之而來的,是村民們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和自豪感。

  如今的龍口村人居環境好了、產業發展了、干群關系和諧了,村民從以前見到村干部繞道走,變成主動找村干部談脫貧致富想法。過上了好日子的村民們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樹立了全新的精神風貌。昔日貧困村,今朝換新顏,一幅安居樂業的美麗畫卷正在龍口村徐徐展開。(李 芳)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