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路一斑馬線前,機動車都停下來禮讓行人。
斑馬線前,駕駛員會停下車來,讓行人先走﹔紅燈亮了,各種車輛一律停下。這是省城南昌街頭如今常見的一幕。記者了解到,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南昌市交通秩序大為好轉,文明出行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以法治為引領、以民生為導向,人人參與、全民共建、社會共治的文明交通環境正在形成。
斑馬線成文明交通風景線
“以前我走上斑馬線時,有的司機還踩油門,不停地按喇叭,要求行人止步,讓汽車先走。如果行人沒有避讓,司機雖會停下車來,但仍不停按喇叭催促行人。那時每次過馬路走斑馬線,就像經歷一次‘生死線’的考驗。”住在象山南路一小區的萬大媽告訴記者,經過整治現在大部分司機到斑馬線前都會停下來讓行人先過,那種狂打喇叭催促行人的現象也沒有了。
6月19日下午,記者在象山南路、站前西路等多條路段的斑馬線前觀察,過往司機基本上能做到斑馬線前禮讓行人。
“2017年7月,撫河北路安裝電子警察抓拍機動車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首月抓拍了3000余起,現在月均抓拍600余起。”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處罰,交管部門還通過教育宣傳,以及讓駕校學員上路當斑馬線前志願者等方法,讓越來越多的司機養成了斑馬線前文明禮讓的習慣。
靠拉繩子阻攔闖紅燈的現象沒有了
提及南昌的交通出行,很多人還有這樣的印象:以前每當紅燈亮起,就有協管員在非機動車道拉起繩子,防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闖紅燈,但就算繩子拉起,仍有不少人視紅燈不見,繞過繩子繼續闖。經過幾年的整治和教育,如今的南昌街頭,靠拉繩子阻攔非機動車與行人闖紅燈的現象終於不見了。
6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山湖大道與順外路交會路口,發現這裡交通標志標線、各種指示牌齊全,路口交通秩序井然,哪怕是沒有協管員的路口,非機動車駕駛員也會自覺停下來等紅燈。
住在附近的劉先生說,以前這個路口交通違法現象非常多,非機動車走機動車道,行人亂穿馬路等比比皆是。“協管員在路口攔都攔不住,以前經常發生事故,直到近兩年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劉先生所說的變化源於交管部門的加強管理。“我們首先把路口的標志標線、交通指示牌、警示牌全部配齊。經過一段時期的宣傳教育后,開始實行嚴管,對違法的非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進行處罰。”青山湖交警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熊赟蛟介紹說,經過半年多的持續整治,交通違法率明顯下降。“從最初的一個月平均處罰600余起非機動車違法行為,到現在一個月平均才100余起。”
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全市開展的長期專項整治行動,非機動車和行人亂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大幅下降,群眾文明出行意識明顯提高,街頭以前靠拉繩子管控的現象再也沒有了。
採訪中,記者還是偶爾會見到司機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電動車主闖紅燈過路口等行為。遵紀守法的文明出行意識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文明出行行列,自覺維護交通文明,為城市形象加分,為城市文明熱度增溫。(記者 蔡穎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