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樹”說文明——

文明土壤滋養古樹名木

2020年06月22日16:44  來源:江西日報
 

西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的古樹。

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三面環山,有山林面積8萬畝,森林覆蓋率逾90%,村裡有500多棵樹齡達百年以上的紅豆杉、銀杏和樟樹等珍稀古樹名木。早在2016年,西頭村就為每棵古樹名木配上專職“樹長”,通過“樹長”對古樹名木的巡護管護和宣傳推介,逐步形成人人呵護古樹名木的村風民俗,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從伐木到護樹

6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西頭村。滂沱大雨中,村民李雲義正穿著雨衣悉心查看一棵雄偉蒼勁的樟樹。“這顆樟樹直徑2米多,有上百年的歷史,我是它的‘樹長’,每三天我就要來給它做一次‘保養’,今天正好是第三天,不能因為下雨而打亂計劃。”李雲義說。

沿著西頭村走一圈,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古樹名木,其中一些樹木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村黨總支書記許貴華介紹,村民們原來沒有愛護古樹的意識,不少村民還習慣到后山伐木做柴火。與此同時,一些古樹也因為長虫等原因生病枯死,導致村裡的樹木逐年減少。2016年村裡實行“樹長制”,“樹長”由村干部和熱心村民擔任,在經過林業部門的技術培訓和考試考核后上崗履職,成為古樹名木防盜、防火、防傷害的安全員,防病、防虫、防災害的保健員,對古樹名木進行專業管護。

“自從有了‘樹長制’,李雲義守在我家門口不讓我出門伐木。剛開始心裡肯定有怨言,覺得他多管閑事,后來經過他對我的教育引導,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給村裡精神文明建設丟了丑。”村民周同校感慨地說。

在西頭村,像周同校這樣的村民有不少。4年的時間,經過20多位“樹長”的不懈努力,從砍伐到守護,文明土壤滋養著這裡的古樹名木煥發新生,茁壯生長。

“我感覺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輕鬆了,因為現在村裡人人都是愛樹人和護樹員。有時候還沒等我來打掃清理,村民已經順手幫我做了,村裡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古樹名木枯死病死,更不要談被砍伐了。”李雲義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從守護到呵護

近年來,憑借古樹參天的自然環境,西頭村成為我省4A級鄉村旅游點。南昌市民馬女士是西頭村的常客,她告訴記者:“我家孩子很喜歡看古樹名木,每次到這裡都舍不得離去。從南昌開車過來也就1個多小時,很方便。我們一家人經常周末自駕游來這裡,參觀古樹、採摘果實、親近自然。”

西頭村目前有162家民宿和農家樂,旅游年收入達1800萬元,節假日日均游客量突破千人。村民孫文中經營著一家民宿,每次接待客人、提供住宿餐飲、與旅行團對接等已讓他應接不暇,但孫文中還給自己額外找了件事兒——向游客宣傳愛樹護樹的知識,帶他們參觀古樹名木。“人流量一大,難免造成誤傷古樹。古樹名木為我們帶來了經濟收入,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精心呵護它們。不光是我這樣做,我們全村所有的旅游從業人員都是‘文明使者’。”孫文中說。

如今,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發展中弘揚文明,已成為西頭人的共識。“文明使者”讓西頭村的旅游充滿了文明氣息。截至目前,全村沒有出現一起游客傷樹事件,受到村民愛樹護木淳朴民風的感染,來村裡旅游的客人也自覺地文明游玩觀光。(記者 宋思嘉 文/圖)

(責編:毛思遠、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