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寧:武安錦城的笑聲

2020年06月23日11:11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仲夏時節,走進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武安錦城安置小區,隻見綠樹掩映下一排排嶄新的房屋錯落有致,寬闊的街道整潔干淨,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小區內小學、幼兒園、農貿市場、綜合商場、衛生院等設施,應有盡有。傍晚時分,小區居民聚焦到休閑廣場跳起廣場舞,消除一天的疲乏,在陣陣喧鬧的笑聲裡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貧困戶方麗燕介紹,自己是2017年搬過來的,這裡環境好,住家外出都方便,鄰裡之間相處也很愉快,住在這裡感覺很舒服。

像方麗燕這樣搬入武安錦城,改變了生活狀態的貧困戶有不少。為從根本上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徹底改善深山、回水區、地質災害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武寧縣緊密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和水庫移民避險解困,在縣城工業園區高標准建設了全省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移民安置小區—“武安錦城”。小區佔地面積690畝,總建筑面積達56萬平方米,可安置4800戶2萬余人。截至目前,已搬遷安置3726戶149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45戶2149人。

依靠群眾抓管理

“水費、電費怎麼交?家裡漏水誰來管?小區衛生誰負責?這些看似雞毛蒜皮,又關系千家萬戶的事情現在也明確了,由我們業主自己推選代表進行管理。”搬遷戶王陳芳興奮地說道。武寧縣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科學搭建管理架構。組建了園區黨委、社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居民小組、樓棟長、單元長六級組織網絡。在原搬遷地村干部、搬遷戶中優先聘用社區干部的基礎上,由群眾自己推舉代表管理,真正實現“讓群眾自己管自己的事”。

搭建了“工會幫幫忙”“有事來商量”等矛盾糾紛化解平台,社區每天安排2名工作人員對小區居民提供就業指導、法律知識宣傳等服務,調解鄰裡矛盾。社區開設道德講堂,宣傳“移民驛家”家規﹔組織開展“扶貧幫困”“扶殘助殘”等系列志願者活動,形成親幫親、友幫友、鄰幫鄰、戶幫戶的良好氛圍﹔經常開展社區廣場舞、徒步比賽、籃球賽等系列文體活動,豐富了居民業余生活。

貼近群眾做服務

“有了‘四點半學校’,我再也不用為接孩子發愁了。”搬遷戶羅會信以前老是因為上班沒時間在四點半接孩子放學而犯愁。“現在好了,社區建起了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兒童快樂天地,並且安排有老師輪流免費看護輔導,直至下午6點半。既解決了我們家長未下班孩子已放學的空檔期的兒童照看問題,也讓孩子們在課余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羅會信連連稱贊,社區為大家辦了一件大好事。

“近段時間老是晚上睡不好焦慮,這是什麼原因,有什麼辦法解決?”在社區心理咨詢室,時常會有社區居民上門咨詢,心理醫生總會耐心細致地講解開導。開通心理咨詢室,聘請心理醫生定期坐診,免費為住戶進行心理輔導是武安錦城的又一個亮點。幾年來,輔導近百名住戶,尤其是農村婦女,使她們能迅速適應環境,投入新的生活。

幫助群眾謀發展

“如果沒有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沒有幫扶干部的幫助,我現在也許還在天平村老屋裡,過著吃上頓不知下頓的日子,致富永遠是一個夢!”羅利感慨地說道。

羅利原住在宋溪鎮天平村三組,由於山高、路陡,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妻子劉沅英體弱多病,大兒子羅金成患有長期慢性皮膚病,生活十分困難。在駐村幫扶干部幫助下,他於2018年搬遷武安錦城。在得知羅利及妻子有豆制品加工技能后,社區積極幫助他們夫妻在工業園區從事豆制品加工和銷售,如今每月有6000余元收入,年收入達7萬余元。一舉償還了債務,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武安錦城,像羅利一樣自主創業的貧困戶有26戶。后續幫扶最關鍵的是就業。為使搬遷群眾能穩定脫貧、逐步致富。武寧縣通過就業培訓和貼息扶持,鼓勵移民進城入廠,自主創業。目前545戶貧困搬遷戶穩定就業780人。實現搬遷戶就近園區務工1268戶,2102人。開發保潔、水電管護等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51人。創建扶貧車間1個,提供崗位25人。出台創業扶持政策,鼓勵搬遷戶到縣城和安置區內創業。通過園區就業一批,門口就業一批,自主創業一批,不斷優化社區管理服務和后續扶持措施,達到了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余鋒 盧樂平 畢詩榮)

(責編:帥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