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溪市周坊鎮長塘村貧困戶劉正先,正忙著從家門口的稻田裡打撈小龍蝦。“現在小龍蝦銷路很好,很快就會有人到村裡收購。”劉正先一邊收起蝦籠一邊說,身患殘疾的他原來隻能靠耕作一畝八分田為生,現在將土地流轉給村裡引進的稻蝦共作企業,每年有900元租金﹔在稻蝦共作基地務工,每月有2000元工資,生活越來越好。閑不下來的劉正先還報名當上了村裡的保潔員。
長塘村通過流轉1200畝土地,引進稻蝦共作項目,既讓農戶通過流轉土地獲得收入,還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增收。
長塘村曾是省級貧困村。雖然村裡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但長期以來卻抱著“金飯碗”討飯,產業基礎薄弱是根本原因。找到貧困症結所在后,長塘村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引進社會資本,增強“造血”功能。經過多年努力,如今長塘村的農業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2016年就整村脫貧退出,還完成了新農村建設全覆蓋,到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長塘村團山組,1000畝雷竹長勢喜人,長塘雷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滿蘭說,合作社已有12戶貧困戶加入,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在長塘組,一條光伏長廊引人注目,光伏發電站一年能給村裡帶來約20萬元光伏收益,還能為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多元﹔在愛家組,一座佔地3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正在進行最后的內部裝修,將很快投入使用,預計能帶動200余人就業。
產業發展后,長塘村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去年,村裡將集中供水管道接入每家每戶,今年又投入30萬元給貧困群眾家中免費安裝智能淨水器。祖祖輩輩靠井水為生的村民,如今喝上了甘甜的直飲水。同時,長塘村大力建設秀美鄉村,新建古色古香的蓮花廣場、福祿塘、明清更鼓樓、休閑長廊等景點,成為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更吸引游客前來度假游玩。(記者 楊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