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快 安置妥——鄱陽縣問桂道圩漫潰救援側記

2020年07月10日07:18  來源:江西日報
 

  7月8日下午,救援隊員正在鄱陽縣謝家灘鎮緊急轉移被洪水圍困的群眾。 記者 朱文標攝

  7月9日,萬年縣基層民兵和當地退役軍人正在樂安河流域萬年縣石鎮鎮下市橋進行搶險。記者 朱文標攝

  7月8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昌江流域水位迅猛上漲,導致鄱陽縣問桂道圩於當日20時35分發生漫潰。聞“汛”而動,鄱陽縣鄱陽鎮緊急轉移安置9000余人,不讓一名群眾落下。

  跑在洪水到來之前

  “鏘、鏘、鏘……”7月8日19時,接到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疏散群眾指令后,鄱陽縣鄱陽鎮桂湖村黨支部副書記黃國林拿起鑼急速地敲了起來。瞬間,桂湖村、桂中村、坽曹村、鄧家村……鑼聲不斷。

  “鑼聲到、險情來。”聽到鑼聲,72歲的黃榮泉來不及整理家裡的物件,首先到房間把101歲的母親牽出家門,想帶她到地勢高的村民家裡去。“我年紀也大了,外面又下著雨,看不太清路,也背不動母親,她又不願意離開家。”正當黃榮泉著急時,黃國林來了,他幫著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背著老人將她轉移到安全地帶。

  “黃書記來回跑了兩趟,送了我母親后,又來幫我把家裡的財物轉移到高處,並將一些生活用品打包帶了出來。”黃榮泉說,“水來得很快,一個多小時后水就進了村,現在一樓全被淹了,沒有黃書記的幫忙,后果不堪設想。”

  聽到鑼聲后,坽曹村第一書記劉幫才和村干部來到83歲的五保戶王元林家中,一起將王元林轉移到高地。

  洪水來臨之際,鎮、村干部來了,幫扶干部來了,一戶又一戶困難群眾、孤寡老人、五保戶得到了及時救助,圩堤內受洪水威脅的9000余名群眾全部被轉移,無人員傷亡。

  “這麼短的時間內順利轉移出了這麼多群眾,得益於鎮村兩級干部高度的責任感和精細化的應急預案,為應轉盡轉做好准備。”鄱陽鎮黨委書記何為說。

  安置點內飯菜香

  “早上有牛奶、面包,中午由鎮裡統一配送了盒飯,菜有鴨子、魚塊、辣椒炒肉和荷包蛋,飯菜香得很。”中午時分,坽曹村安置點村民曹紅雲正和愛人吃著志願者送來的盒飯。曹紅雲告訴記者,家裡一樓進水了不能住人,安置點內有床有被子,住著很踏實。

  問桂道圩發生漫潰后,安全轉移的9000余名群眾,分別選擇了投親靠友或由鎮政府安置,其中800余人被安置到了饒州街道五一中心學校、坽曹村等4個安置點。

  9日16時40分,記者在饒州街道五一中心學校看到,鎮村干部正忙著給安置點的村民發放毛巾被、牙膏、牙刷、席子等生活用品。“我們住在學校很滿足,吃喝不用愁,政府想得特別周到,教室裡有電扇、熱水、蚊香,我們一家四代8口人都住在這裡。”桂湖村村民黃海東一邊給92歲的老母親鋪床,一邊對記者說。

  毛毯、礦泉水、急救包……險情發生后,鄱陽縣各界源源不斷將各類救災物資送到受災群眾手中,鄱陽鎮黨委、政府也為安置點內群眾生活保障做好合理安排。在鄱陽鎮中心小學食堂內,大米、食用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儲備充足,餐具整整齊齊地擺放著。“9日是安置的第一天,安置點內由政府提供快餐﹔從10日開始,由學校食堂做飯,早上有稀飯、饅頭、雞蛋、小菜,中午、晚上都准備了三菜一湯,還會提供綠豆粥等幫助安置區群眾消熱解暑。”鄱陽鎮黨委委員蘭穹飛介紹,安置點內還設置了衛生室,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為村民提供健康服務。(記者 呂玉璽)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