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VR、AR技術,參觀者零距離觀看革命歷史遺跡﹔五谷糧食融合千年漆藝的糧漆畫匠心獨運﹔十余個各式各樣的樹蛙文創產品令人眼花繚亂……7月10日,在撫州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展出了不少有顏值、有創意、有靈魂的文創新產品,吸粉無數。
紅色的傳承
紅色是江西的底色。無論是傳承紅色基因,還是講好江西故事,打好紅色文化牌顯得尤為必要。
在上饒館的突出位置,一組“可愛的中國”系列文創產品,抓人眼球。走進贛州館,樂觀向上、昂揚進取的“小紅軍”雕塑,引人注目。
在南昌館,市民正排隊准備體驗以八一南昌起義為背景的歷史題材AR產品。“在現實中,我們隻能看到靜態的牛行車站、江西大旅社等革命歷史遺跡,無法一睹全貌。通過AR技術,可以自由翻轉場景,一覽文物和遺跡的全貌,還可以閱讀、聆聽相關文字介紹,靜態的事物變得活靈活現,更加吸引人。”主創方代表汪翠芳告訴記者,“影片以新技術的方式再現紅色革命歷史遺跡,讓觀眾從全方位視角回看那段激情燃燒的歷史,從而達到以史育人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創作這類文創產品的初衷。”
青春的力量
提到文化創意產品,大學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青春力量。
由南昌航空大學主創,涵蓋“鳳凰於飛”“饕餮”“蟠”等傳統文化元素的無人機造型設計令人耳目一新﹔來自江西科技學院的贛儺文創將傳統和現代融合,推出文化衫、運動鞋、手提布袋等產品,既有韻味又新潮時尚﹔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帶來的“糧漆畫”將五谷糧食與千年漆藝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繪畫技法……10日上午,不少人一直“泡”高校館,看產品,品設計。
“贛雅儺韻系列文創產品既保留了傳統色彩,又兼具現代設計,既考慮當下審美觀念,又通過產品引導人們去探尋傳統面具圖案背后的內涵。”撫州一市民參觀后連連稱贊,“這些孩子太厲害了!”
糧漆畫也是眾人關注的焦點。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佔劍華從事糧漆畫創作10余年,他說:“此畫有粘、貼、拼、塑等30多道傳統工藝,以糧食本身作畫是一種全新的繪畫媒介和藝術形式。”
變現的探索
文創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要有好的創意,也需要好的營銷方式。
陶溪川文創街區聯合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8家設計單位,集結289名國內外設計師歷時6個月設計開發而成,“天工開物園”獨具匠心。
23歲的王修宇在天工開物園內有自己的一方陣地,LED燈、反光板、三腳架等直播設備一應俱全。“老鐵們,拉坯看起來簡單,要做得完好全憑經驗。”10日10時,王修宇打開手機開始直播。他對面的“花一朵”工作室主播也打開手機,直播銷售手工押花工藝品。
天工開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網絡直播方式進行線上訂制,開展“雲端”銷售,拓展了文創產品的市場,開拓了銷售渠道,讓更多傳承文化、富有品位的文創產品走入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