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艷陽高照,金溪縣秀谷鎮冠峰村委會大坊古村美景如畫。村口的古樟樹隨風搖曳,樹下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話發展。不遠處,迷迭香開得熱鬧,村民或彎腰除草,或挖溝培土,儼然一幅動人的田園畫卷。
時間已近正午,看有客人來,在樹下納涼的村保安小分隊隊員李書泉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大坊村的變化,大家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大坊村過去什麼樣,53歲的李書泉心中感慨良多。他領著記者邊走邊介紹:“你看,這是時尚的創意陳列室、國藝館,誰能想到這裡兩年前還是破敗的老房子﹔瀝青路通向每一戶村民家中﹔村口的千年古樟樹下曾是牛羊家禽的聚集地,臭氣熏天,如今已經是干淨整潔的休閑廣場和停車場。”
回到古樟樹下,李書泉掰著手指算賬:家裡十余畝地全部流轉給迷迭香基地,收入就有1萬元﹔當保安每月工資1600元﹔平時還可以到迷迭香基地干活,工資日結。
任職近3年的駐村第一書記丁建斌挨著李書泉坐了下來:“咱們鄉村環境大變樣,產業經濟也迎來了迷迭香,大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自然是高興的。”李書泉開懷大笑,點頭表示認同。
“不僅如此,大坊村的小康之路還與藝術聯姻呢。”李書泉順著話茬,“因為藝術家的到來,村民們腰包鼓了,大坊村也成了聲名遠播的創意之村、藝術之村。”
李書泉口中的“藝術”正是大坊荷蘭創意村項目。2018年,荷蘭藝術家考察團決定將大坊村打造成中荷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坊荷蘭創意村項目應運而生。用鋁合金焊接飛機模型、將荷蘭風車嫁接到中國瓷器大花瓶上……類似藝術創意的組合在大坊村隨處可見,古村落與現代藝術的碰撞賦予了大坊村獨特的浪漫氣息。
閑聊中,記者得知不少在外打拼的大坊村人卸下行囊,從他鄉歸來。46歲的周淑清做了近二十年“面包客”,一家人賣面包的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曾經是家鄉的‘過客’,每年隻有春節才會在家。”周淑清說,“看到家鄉搞起了旅游,也有了產業,自然願意留下來。”
午飯時間,在田裡干完活的村民紛紛來到古樟樹下休息,迷迭香基地也給大家准備好了午餐。此時的男女老少臉上無不洋溢著開心的笑容,他們心裡知道,大坊村的小康生活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記者手記
蹲點採訪中,丁建斌一席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盡管入村前想到各種困難,但現實還是超出預料:基層黨組織弱化,干群關系緊張,人心不齊。”
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為此,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丁建斌帶領村委會年輕人跑遍各家各戶,傾聽呼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基層黨組織青年力量得到了鍛煉,干群關系融洽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人心也齊了。干部群眾一條心,干事創業就有了力量,大坊村的美好小康生活正變成現實。(劉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