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婺源綠茶自古聞名,婺源也因此被譽為“茶鄉”。
1939年冬,江西省在婺源創辦省立制茶科初級實用職業學校,茶校從此在“茶鄉”婺源“生根發芽”。
2018年3月,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正式成立,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國家公辦茶葉院校,開啟高職教育新篇章。
80余載走來,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雖幾易其名、數遷其址,但一直在“茶鄉”婺源辦學,一直堅持教授“茶學”,逐漸在“中國最美鄉村”的沃土上,成長為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傳播傳承創新高職學院。
以“茶”授教 茶業學科特色鮮明
從1939年創辦省立制茶科初級實用職業學校,到如今發展成為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該校依托婺源“茶鄉”資源,一直以“授茶”為主業,從著眼服務農業到立足現代服務業,堅持做強做大茶文章,實現特色引領、融合發展。
長期以來,茶業系一直是該校最具底蘊、最具特色的系部,設有茶藝與茶葉營銷、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國際經濟與貿易(茶葉貿易方向)、食品營養與檢測(茶葉營養與檢測方向)4個國家特色專業。據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汪漢新介紹,該校擁有全國職業院校中最全面最系統的茶業專業實驗實訓設備和學校最強的師資陣容,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茶樹栽培、育種、茶葉生產、加工、茶葉品質審評與檢驗、茶葉經營管理、茶葉貿易、茶葉深加工、茶文化推廣以及類茶植物開發利用等工作。
“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國家公辦茶葉院校,婺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縣命名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動學院與婺源的‘雙劍合璧’。”汪漢新說,“為此,我們學院開設了旅游系和電子商務系等系部,瞄准婺源優勢產業設立相關專業,努力揚優成勢。”
如今,該校旅游系下設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金牌導游方向)、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民宿管理方向)4大高職強勢專業﹔電子商務系下設電子商務、藝術設計(徽州三雕方向)2個專業﹔此外,教育系還設有學前教育和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其中學前教育成為國控專業。
以“茶”育人 茶業人才供不應求
“進入茶校第一天,我就立志做一名‘茶人’。”婺源縣大鄣山有機茶有限公司董事長洪鵬,1981年畢業於時名為江西省婺源茶葉學校,並在很早就走上有機茶研究發展道路,成功開拓海外市場。
該校取宋朝婺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朱熹:《性理精義·行宮便殿奏札二》)之義,將“窮理篤行”作為校訓,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注重德技並修、工學交替,思政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培養德技兼優的產學研用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
“我們與全國眾多知名企業合作,在全國開辟了很多實訓基地﹔與此同時,婺源本身就是‘近在眼前’的天然實訓場。”該校院長董學友介紹,每年春茶季,學生就會進入全國各地的茶企實習。不僅如此,該校還與南昌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合作。
“近10年來,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均達100%,還有很多來學校招聘的企業‘空手而歸’。”董學友透露,每年校園招聘一開啟,企業就上演“搶人大戲”。“全國各地的企業都慕名來學校招人,我們的學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據了解,該校辦學80余年來,已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數萬余人,培養茶葉各類初、中、高級技術人才近萬名,其中有1200多人成為國家茶業戰線的技術骨干或管理人才。
以“茶”興校 茶業職院道正路寬
回首該校的發展歷程,汪漢新心生感慨,學校發展既有高潮迭起,也曾低谷徘徊。受中專並軌大環境影響,與全國大部分中專學校一樣,該校在中專職業教育道路上一度“掉隊”,走得異常艱難。“學校幾經沉浮,但堅持‘茶’這條路是走對了,人間正道是滄桑嘛!”
2013年,該校與江西農業大學合作辦學,填補了江西省涉茶本科專業教育的空白﹔2014年10月,該校遷入新校區,學校環境和設施顯著提升﹔2018年,該校獲江西省教育廳批復,成功升格為高職學院,學校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汪漢新表示,學校能一路披荊斬棘,屹立時代洪流不被淘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堅持與時俱進,堅持以“茶學”為核心支撐,不斷創新辦學辦校方式。
“國家特別重視職業教育事業,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職教20條’,職教迎來‘春天’。”汪漢新介紹,該校目前正積極拓展校區、建設智慧校園,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努力為世界各地輸送茶業人才,朝著建設全國一流茶業特色院校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