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數說江西洪澇災害救助

2020年07月20日06:50  來源:江西日報
 

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7月18日17時,7月6日開始的洪澇災害共造成全省697.6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69.8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28.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55.6千公頃,絕收165.5千公頃,倒塌房屋937戶1847間,嚴重損壞房屋3788戶7232間,直接經濟損失192.8億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針對數量龐大的受災群眾,我省目前安置情況如何?下一步,災后救助和恢復重建又如何安排?7月19日,省防指召開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對救災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7.19萬件物資:救災類物資全部發放到位

面對嚴重災情,省委、省政府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置於首位,我省迅速啟動救災應急響應。7月7日23時,省減災委、省應急廳緊急啟動省級四級救災應急響應,8日提升至三級,10日提升至二級。這是江西自2010年后首次啟動救災二級響應。

國家減災委、應急部於7月9日12時對我省緊急啟動國家救災四級應急響應,並預撥我省救災資金2億元。省應急廳會同省財政廳按照“突出重災區、突出群眾生活保障、突出困難群體”的原則,迅速提出分配方案,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7月11日以來,應急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管理局先后2次向我省調撥折疊床、帳篷、毛毯、毛巾被等中央救災物資共計6萬件(套)。7月6日以來,我省已累計向九江、上饒、南昌、景德鎮、萍鄉5個設區市和鄱陽、永修、都昌、彭澤等22個重災縣(市、區)調撥生活類物資71970件(套),主要有帳篷1720頂、折疊床13550張、棉被13000床、毛毯19050條、毛巾被13250床、竹席11400床。其中中央調撥我省生活類救災物資35470件。

目前,按照各地救災需要,中央和省級救災物資已全部發放到位。

116個集中安置點:救災“五有”變安置“九有”

據悉,我省已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69.8萬人,大多數通過投親靠友得到妥善轉移安置。

7月12日,省防指下發通知,從調查摸排、選好集中安置點、加強物資保障、加強安置點管理等6方面,要求各地組織對所有可能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所有可能需要轉移的群眾進行拉網式、地毯式的摸排,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截至7月17日18時,全省仍有4個設區市(南昌、上饒、九江、新余)的21個縣(市、區)設有集中安置點116個,集中安置10859人。

為切實安置好受災群眾,省防指、省減災委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利用空置的學校、體育場館、村委會等場所抓緊落實安置點。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救災“五有”(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醫生看病)的基礎上,集中安置點再增加“四有”:有地方洗澡、有標識、有秩序、有台賬。“多出的‘四有’主要針對安置點的管理人員,為的是確保集中安置點的生活秩序。”省防指災評救助組副組長、省應急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吳繼波表示。

吳繼波透露,目前,我省的集中安置點主要設在條件較好、且較安全的縣城中學、鄉鎮小學以及村部等地。其中,廬山市安置點開設學生暑期班,志願者為兒童開展相關輔導培訓﹔永修縣安置點由公安、衛生、駐村單位、學校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都昌縣安置點每餐安排“二素一葷”﹔湖口、彭澤兩縣的安置點派出衛生醫護人員給安置群眾義診。

兩類救助銜接:新房建好前仍可在安置點居住

目前,我省救災工作已由應急救災轉入災后救助和恢復重建。我省正通過強化部門統籌聯動,多措並舉幫扶困難群眾,切實防止因災致災、因災返貧。

省防指協調省民政廳強化兜底職能,對符合低保標准的受災群眾納入低保范圍,對不符合低保標准的開展臨時救助。同時,要求各地將因災倒房戶和嚴重損房戶或房屋浸泡被淹的,納入過渡期生活救助,及時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五保戶等“三類對象”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增加資金投入。

據悉,我省將建立倒損民房需恢復重建台賬,爭取春節前完成恢復重建,確保受災倒房群眾早日搬入新居。那在新居建好前,受災倒房群眾住哪兒?

吳繼波回應,針對“三無”人員(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我省將實行為期3個月的過渡期救助。“首先鼓勵他們投親靠友,按相關標准發放救助。如沒有親朋可投靠,政府會繼續集中安置,在安置點按標准救助。”吳繼波表示,3個月后,如新房還未建好,將接續開展為期6個月的冬春救助。(記者 卞 曄)

(責編:毛思遠、邱燁)